】 【打 印】 
特色小鎮宜“慢喂精養”
http://www.CRNTT.com   2021-05-25 09:30:51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對外發布通知,將142個特色小鎮培育對象納入廣東省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名單。對於未納入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名單的,不得自行開工建設特色小鎮,並立即啟動清理或更名工作。

  近幾年,各地崛起了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小鎮。沒有大拆大建,沒有大規模的造城運動,這些小鎮依托當地地理區位優勢和生態環境特點,發展特色產業,加入文旅元素,實現了健康發展。這樣的特色小鎮發展思路,得到社會普遍認可,對其他特色小鎮建設發展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但與此同時,有些特色小鎮名為特色,卻無特色。有的建設時一哄而起,日後管理卻無跟進,存在欠缺長遠規劃和設施建設表面化的問題;有的在產業“特而強”、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等方面明顯不足,特色小鎮的魅力、活力、鮮明性亟待挖掘和增強;還有一時叫響的“大手筆”半途而廢,名存實亡。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特色小鎮的聲譽和發展。

  不應讓特色小鎮成為“問題小鎮”。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已公布的特色小鎮曾進行優勝劣汰測評後,將403個“全國特色小鎮”整體更名為“全國特色小城鎮”,419個“問題小鎮”被淘汰整改。如今,廣東省對特色小鎮納入清單管理、為其“上戶口”,相關舉措值得探索。期待各省份都能對特色小鎮開展動態調整,通過正面激勵與負面糾偏協同發力,促進特色小鎮名副其實。

  持續激發特色小鎮的生機活力,讓特色小鎮為地方發展增光添彩,仍有許多工作要做。筆者認為,規劃建設和管理有魅力、有朝氣、有發展前景的特色小鎮,宜“慢喂精養”,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企圖“一口吃成胖子”;宜小而精,不要貪大求全;宜持續發力,越來越有生氣,而不要做“一錘子買賣”。唯有如此,才能推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讓特色小鎮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卞廣春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