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呂煒:我國現代財政制度的屬性和建設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1-05-21 12:40:55


 
  在三個關係中把握我國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維度 

  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功能和作用方式,是充分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的根本要求,也是科學廓清和劃分我國財政基本關係和層次的重要依據。服從國家要求、服務國家需要從來都是財政的第一功能,我國現代財政制度始終服務於現代化國家建設實踐。只有將財政放到國家、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框架內,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財政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方式。

  首先是從財政與國家的關係中認識現代財政制度建設。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發揮著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是國家實現內外目標的基礎性工具、政府實現國家意圖的政策手段。在我國,這一關係具體體現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財政為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服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定位,以及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所展現出來的“國家財政”的制度優勢,都是對這一關係的重要體現,也是新時代現代財政制度建設必須秉持的上位邏輯。

  其次是從國家與市場的關係中認識現代財政制度建設。改革開放形成了現代化國家建設與市場經濟之間的特殊關係與過程,也對財政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於國家而言,市場經濟是國家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手段和途徑。財政制度建設需要處理好財政作為國家治理重要制度性工具和市場作為國家配置資源重要手段之間的關係。一方面,財政通過放權讓利從競爭性領域退出,以推動市場化進程,使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充分發揮;另一方面,財政要按照以人民為中心的制度要求,從經濟活動中汲取收入、安排支出,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圍繞共同富裕目標,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的國家治理體系。

  最後是從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認識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運行機制的有機統一,從而使市場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經濟活動中作為資源配置手段的財政建設,其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之間的關係。在具體的資源配置過程中,有效市場是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效率和決定性作用,但有為政府並不是簡單地彌補市場失靈,而是體現著社會主義國家的制度屬性。財政在資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觀治理等方面的作用是有制度要求的。作為政府經濟活動手段的“財”的規模與結構,只有與作為政府經濟活動目標的“政”相一致,才能完整反映財政作為國家治理工具的內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