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應對全球債務問題要以風險為錨
http://www.CRNTT.com   2021-05-20 08:48:40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今年一季度,全球債務規模出現了10個季度以來的首次下降,但較疫情前水平依舊保持快速增長。同時,全球債務規模體量巨大、償債能力不均衡等問題依然存在,其中新興市場國家政府債務風險尤其值得關注。研究表明,不斷增長的債務不僅會增加償債成本,而且有可能導致各國面臨更加嚴重的金融風險和產出下滑風險。面向未來,所有國家都必須以“更高風險的可能性”為錨,制定更加精准、更具可持續性的財政計劃,並提升綠色發展投資水平。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蔣華棟評論文章介紹,日前,國際金融協會發布了最新的全球債務監測報告。好消息是全球債務規模在2021年一季度出現10個季度以來的首次下降;壞消息是全球債務規模體量巨大、償債能力不均衡等問題依然存在。

  著眼於後疫情時代,如何看待並更好應對全球債務問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債務監測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債務規模下降1.7萬億美元,至289萬億美元。其中,發達經濟體的債務總額下降2.3萬億美元,至202.5萬億美元。新興市場的債務規模雖然增加了0.6萬億美元,達到86.2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但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前3個季度。

  雖然近期全球債務水平已經出現企穩跡象,但較疫情前保持快速增長的基本態勢沒有明顯改觀。數據顯示,相較於2020年一季度,全球債務總體增長了29萬億美元,其中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分別增長了17.4萬億美元和11.6萬億美元。

  從影響債務變量的部門因素來看,在發達經濟體中,金融部門債務下降規模占一季度債務下降總規模的一半,家庭和非金融部門債務也略有降低;政府部門債務持續增長,但增幅為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最低。在新興經濟體中,受政府財政空間影響,政府債務水平基本穩定,非金融公司部門和金融公司部門債務增長成為推升總體債務水平的主要因素。

  文章認為,目前來看,新興市場國家政府債務風險尤其需要高度關注。

  統計顯示,從2010年以來,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政府債務水平不斷上升。至2019年,其公共部門負債率已經超過50%。而疫情的發生則進一步將這一數據推升至60%左右。考慮到疫苗接種水平仍然偏低,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復甦仍然存在不確定性,防疫相關開支可能持續迫使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持續加大借債規模。總體來看,未來新興市場國家面臨的償債壓力仍將持續攀升。

  同時,高企的負債率還有可能阻礙經濟復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基於此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私人部門債務積累速度超出經濟增速可以被視為金融系統脆弱性上升的信號。如果私人部門的債務具有不可持續性,其破產風險往往需要政府部門的救助和干預。換句話說,私人部門的債務風險大概率會給本已沉重的政府債務帶來額外風險。在當前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公共財政進一步緊張的背景下,私人部門債務的持續攀升將降低各國政府推進經濟健康復甦的能力和空間。

  文章指出,芝加哥聯儲日前發布的研究顯示,不斷增長的債務不僅會增加償債成本,而且有可能導致各國面臨更加嚴重的金融風險和產出下滑風險。這一點在發展中國家和採用固定匯率制的國家中表現得會更為明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的研究,如果財政空間充足,各國應通過發展降低債務與GDP的比率。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調,對於高風險的國家而言,要高度警惕當前低成本借貸環境,為潛在借貸成本提升做好準備。所有國家都必須以“更高風險的可能性”為錨,制定更具精准性、可持續性的財政計劃,以此減輕市場對於風險重新定價的擔憂。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國際社會將綠色發展置於更高政策排序的背景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約束可能導致多數國家政府的開支水平和公共債務規模持續上升。因此,在絕對債務規模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的前提下,精准安排政府財政支出將是未來影響增長預期和負債率的關鍵。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綠色能源支出對於經濟的總體帶動能力是常規能源支出的2至7倍。因此,在負擔日益加重的公共財政中提升綠色發展投資水平,動員更多財政資金支持應對氣候變化項目,不僅能夠更好支撐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同時也有助於各大經濟體控制負債率總體規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