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火星“景點”各有特色
http://www.CRNTT.com   2021-05-18 17:53:08


 

  她介紹:“‘勇氣’號任務後期又發現了富矽的沉積物和矽華,在顯微鏡下看,矽華呈指凸狀,從外形看,這與南美洲阿塔卡馬沙漠中熱泉中的矽華相似。而熱泉可以為生命提供能源、水以及組成生命必需的物質,科學家團隊在切開阿塔卡馬沙漠熱泉的矽華後,發現其中有生命的痕跡。”

  未來載人登陸火星 赤道附近低平、有水區域或是首選

  人類邁向深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載人探火一直是國際太空計劃的目標。”趙宇鴳介紹,自1950年以來,涉及載人探火任務的概念性工作一直在進行。歐洲航天局制訂的“曙光計劃”中就有一項在2033年載人探火的旗艦任務。

  如果有一天人類踏上火星,又該選擇什麼樣的落腳點?“相較於火星車著陸,載人探火要解決人的生存問題。”趙宇鴳說,熱源、水、氧氣以及返回地球的燃料,都將決定人類能否駐足火星。

  “火星很冷,要尋找足夠的熱源,所以未來載人探火的選址,地勢要低平,最好處於赤道附近,便於吸收熱量。後期航天員返航時發射火箭,在赤道附近也會相對節省燃料。就水而言,目前沒有探測到火星有流動的水系,有一些遙感觀測數據發現火星山脈暴露的斷層裡夾雜冰層,但這些地區溫度很低,冰被凍了很久,很堅硬,很難開採。如果能提取出近地表的蒸發鹽中保存的水,或許也可以選擇富集這些鹽類的區域著陸,以便提供補給,同時水也可以用於制氧。”趙宇鴳說。

  氧氣是生命的重要支撐,目前在火星上也有了部分來源。趙宇鴳介紹,“毅力”號著陸火星傑澤羅隕石坑後,首次成功制氧,“火星車從火星大氣的二氧化碳中提取氧氣,1小時制取的氧氣可以供航天員呼吸約10分鐘,這是很大的突破,目前我國也有科學家在做相關的技術研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