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口紅利消失論”沒有現實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21-05-17 19:21:23


  5月11日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數據顯示,全國人口達到141178萬人。數據表明,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

  從數據來看,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這證明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而人口平均年齡38.8歲,依然“年富力強”;但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也是事實,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當然,老齡化其實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目前來看,發達國家的老齡化率基本上都高於我國,但我國的老齡化比例增長較快,且總體而言,經濟基礎和社會保障項目建設相對較弱,或會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帶來更多挑戰。

  很多人將老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歸因於生育率下降,甚至也將經濟增長減緩歸因於生育率下降。但這種說法有些“倒因為果”,從而也不能提出好的對策和解決方案。

  實際上,中國仍然是第一人口大國,所謂“人口紅利消失”等論斷并沒有堅實基礎。在新技術的加持下,整個世界的制造環境和商業生態都在發生著深刻改變,中國也在進行著更深層次的轉型升級,僅以“人口紅利”來論及經濟發展前景,還是太流於表面。不妨這樣想,當我們生育率達到高峰的時候,國家和人民是最富裕的嗎?

  當前經濟和技術發展形勢下,即使再多生幾胎,我們還能够靠所謂的“人口紅利”,像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樣靠低廉的人工成本保住“世界工廠”的地位嗎?顯然,這已不再可能。

  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這次人口普查顯示,現在每10萬人中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為15467人。人工成本的提高不可避免,人力資本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才是經濟發展和增長的新動力。

  要想解決人口不均衡問題,還是要解決養老問題和提高民衆生育意願。而這兩點都可以落腳到服務人的政策上,政府部門要改變服務和管理理念,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這也是新時期政策的“紅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