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科技巨頭“蜂擁”智慧城市市場
http://www.CRNTT.com   2021-05-17 12:12:22


 

  差異化的智慧城市路徑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AI相繼成為新技術的焦點,城市的智慧化無疑是水到渠成的事。另外,大城市病、公共危機、環境威脅等城市治理痛點也迫切需要智慧城市提供解決方案。

  而對科技企業來說,智慧城市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機會同樣令人心向往之。

  由工信部牽頭髮布的2020年《數字孿生白皮書》指出,到2023年,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

  知名市場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則預測,到2025年,智慧城市技術的支出預計將從2019年的960億美元增至3270億美元,而到2030年,全球智慧城市支出的70%以上將來自美國、西歐和中國。

  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促使產業鏈各個環節中的頭部企業跑步入場,尤其在城市級計算、平台與基礎設施、感知通信以及頂層設計等各個層面上,已經遍布華為、騰訊、阿里、京東等巨頭的身影。

  在多年的智慧城市市場爭奪戰中,巨頭們也逐漸形成了差異化的智慧城市戰略路徑,例如騰訊的WeCity、華為的智能城市體、京東科技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統、阿里的城市大腦等。

  京東科技集團數字城市群總裁鄭宇認為,目前參與國內智慧城市及相關細分領域布局的企業主要可劃分為三類——信息化系統集成公司、雲服務提供商和各類特定場景的技術服務商。

  據介紹,從2019年成立至今,京東智慧城市業務已經相繼在北京、上海、天津、雄安、南通、大同等數十個城市和區域以不同形態落地。

  在鄭宇看來,京東科技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的定位就是“PC上的Windows”,支撐智能交通、智能規劃、智能能源等的各類垂直應用可以看作Office等軟件。具體而言,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可以把城市數據感知、城市數據管理、分析和挖掘以及城市服務串聯在一起,不斷升級、迭代。

  阿里雲則首先聚焦於C端,從人們感知力更強的、效率提升最容易用數字衡量的交通治理切入。而在提升G端也就是政務效率上,阿里雲的思路則更多是通過旗下釘釘來承接。2019年9月,阿里雲曾拿出上億元補貼提供春雷計劃,在全國建立百個數字化縣鎮。2020年9月,全國又有32個區、縣與釘釘進行簽約加入該計劃。

  對於華為來說,智慧城市則是其雲戰略落地的重要載體。據了解,華為在去年提出了“城市智能體”概念,通過建設“眼、腦、手、脈”齊備、全域協同、立體感知具有深度學習能力的智能系統,用數據驅動業務創新,通過全場景智慧等方式與國內的各大城市展開合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