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熙玉談中韓關係與東亞國家發展範式
http://www.CRNTT.com   2021-05-13 00:22:16


 
  東亞國家在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展現的東亞國家的恢復彈性(resilience),與亞洲國家的傳統是密不可分的。李熙玉表示,亞洲作為古代文明的寶庫,是文化與傳統、歷史與思想、儒佛道民間信仰等多種價值的融合。這是建設新文明的智力資源(Intellectual resources)。

  立足於現實政治,李熙玉認為中韓關係已經體現出了亞洲悖論(Asia Paradox)。他指出,由於冷戰的遺產和戰爭的記憶,儘管經濟交流和人文交流持續增加,但構建新的區域共同體的上層政治(high politics)並沒有得到發展。“消極和平”(negative peace)、“冷和平”(cold peace)依然是東亞國家之間關係的主要表現形式,東亞國家之間並沒有形成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這不利於構建可持續的亞洲未來。我們應當在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反思中探索,追求克服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國家主義的多邊主義。

  李熙玉認為,中韓都是現代化比較成功的國家。在此基礎上,李熙玉總結了中國經驗和韓國經驗。中國經歷了革命、建國、改革開放、發展再到新時代的偉大成績。中國的發展範式也經歷了從數量發展到包容性發展(inclusive development)的過程。中國的五位一體發展思路;通過脫貧政策,確保人的尊嚴的底線(bottom line);通過開放、多邊合作,探索區域一體化(RCEP,CPTPP);基於對世界和文明的新思維下的國家戰略和世界秩序構想等等,都是發展範式轉變的良好例證。李熙玉強調,作為文明古國,在追求新的國家改造的同時發出中國話語,中國以新冠疫情為契機,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則中探索文明共存,求同存異,和而不同(文化和文明沒有優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別),為半島的和平與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韓國則同時實現民主化與工業化,通過建立政治民主(主權在民)、經濟正義(反腐敗改革與市場的自由平等)、福利國家(解決貧困、確保人的尊嚴性)、均衡國家(縮小社會差距、地區差距)、和平國家(追求和平繁榮,沒有戰爭的朝鮮半島)等等努力,對亞洲合作和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中韓兩國對新未來和文明的規劃

  李熙玉展望韓中關係的未來指出,韓中兩國通過反思現代性(modernity),有必要共同規劃克服後現代問題的新未來和文明。雖然韓中兩國在歷史上共享著文化與傳統,但冷戰之後各自用不同的價值和方法建設了自己的國家,積累了各自獨立的現代化經驗。兩國雖存在價值和體制、制度的差異,但共享和學習現代化經驗的過程中成為彼此的“窗”和“鏡子”。李熙玉最後強調,中韓兩國在合作過程中,為世界人類的幸福構建了包括現代和後現代的知識和政策平台。新冠疫情之後,全球變暖,疫情使生活方式、資本積累方式發生變化,由此出現了一種“新常態”(New Normal),在此情況下中韓兩國應共同探索新的未來文明,吸收多種視角,將其擴散到世界範圍,把亞洲歷史和文化的地位從周邊推向中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