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貫徹新發展理念 力促投資不斷提質增效
http://www.CRNTT.com   2021-05-10 08:13:13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投資不僅是穩增長的關鍵措施,同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近期地方經濟“一季報”密集出爐,能源、交通等重大項目迎來投資“開門紅”。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6%。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拉動力,也是推動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當前國際形勢和外部環境複雜多變,疫情對世界經濟的衝擊還未結束,而其衍生風險和次生危害難以預料,積極推進穩投資並保持適度的增長,不僅有利於實現“六穩”“六保”目標,同時有利於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前文章表示,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投資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時,投資是穩經濟的重要抓手。但是,這種過度依賴投資的經濟增長實際是一種粗放型的增長模式,很容易造成需求不足、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同時,盲目擴大投資和重複建設,還會導致資源錯配,不利於技術創新。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投資不僅是穩增長的關鍵措施,同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投資結構優化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本動力和有效手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投資的適度增長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時也要求投資必須要立足中國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重點應在科技創新領域和經濟發展的短板。

  文章提出,一是要重視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基建投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占較大比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也是穩投資的重要抓手。雖然中國的高鐵等基礎設施總量已經是全球第一,但是人均數量或每平方公里的密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繼續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尤其是新基建領域的投資,不僅可以起到穩增長、穩就業的作用,同時也有利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轉型升級。包括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對於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很大促進作用,存在巨大的發展和投資空間。

  二是要重視對科技創新的投資。“十四五”規劃強調,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疏通國內經濟大循環,關鍵是要解決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當前數字化轉型方興未艾,而疫情加速了全球數字化轉型,半導體、電子等“硬科技”將會迎來歷史性投資機遇。

  三是要重視對綠色產業的投資。綠色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重點關注和長期投資方向。歐盟委員會公布的7500億歐元經濟復甦財政預算中,有四分之一用於環保、清潔基礎設施和電動汽車投資。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並承諾在四年任期內投入兩萬億美元用於氣候行動等。中國政府已向世界做出鄭重承諾,將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這一目標並不容易,而與之相關的新能源、清潔技術、綠色產業具有廣泛發展和投資前景。

  四是要重視激活民間投資。疫情對民間投資影響較大。當前民間投資仍然面臨技術、人才、資金等困境,依然存在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要繼續加大對民間投資的扶持力度,發揮政府財政資金杠杆作用,引導民間資本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民間資本從跟風型投資向創新型投資轉變。同時要加快構建更加高效便捷的投融資市場和政策環境,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起與民營企業資產少、融資頻率高、融資期限短、單一融資量小、業務地域性強等特征相適應的金融體系。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