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景全談東北亞海洋安全新態與新海洋安全觀
http://www.CRNTT.com   2021-04-30 00:27:04


 
  張景全指出,東北亞海洋安全有四點新變化。第一,進入大的航母時代。東亞沿岸和相關國家,包括日本、俄羅斯、中國、美國等都擁有航母,不斷加強自身攻擊和反擊能力。第二,開始動用海警衛隊,海軍與海警混合介入東北亞。中國也剛剛通過了海警法。海警是非軍隊,有利於遏制衝突的級別和程度,但是也容易使衝突的門檻降低。第三,數字和無人器械介入東北亞海域。例如無人機等,使戰爭的邊界更加模糊化。第四,泛海洋時代。各個國家的人民的生產生活都直接間接捲入海洋事務。
針對上述這些變化,張景全提出了自己的海洋新安全觀,即“參與海洋事務的群落其身份自主、功能完整、既有價值不受到威脅“。這個群落包括三方面,國家與組織群落、人與海洋生物群落、海洋非生命群落。國家與組織群落包括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等以組織的形式介入海洋事務;人與海洋生物群落是以生命的形式介入海洋事務;而海洋非生命群落,如礁石、島嶼等以非生命的形式參與海洋事務。

  相比於過去的海洋安全觀,張景全認為這一新海洋安全觀,首先對客體的假設由抽象到具體多元推進,抽象更符合西方的思維模式,而中國的思維模式更偏向具象多元。其次,標誌著群落性安全觀念的出現。與有固定邊界和非連續性的陸地不同,海洋的場域是連續的、流動的,海洋安全是一個統一體。陸地思維的零和博弈在海洋領域是行不通的,非零和性可能出現在海洋領域。第三,由實踐、認知的二維思維向實踐、認知、感知與狀態反應的三維思維拓展,海洋非生命群落是所有群落的載體,對其他所有群落都具有審判意義。最後,由物質缺位到物質複位。張教授表示,以往進行安全研究往往把物質性存在作為參數,並不對其進行研究。而新的海洋安全觀的提出有利於學科交叉研究,尤其是海洋科學的重要性突出。

  講座最後,張景全對聽眾的問題進行了回答。在回答中評社記者提出的“日本核廢水對第二、第三海洋群落產生的威脅及其解決辦法”時,張景全表示,當前東北亞海洋安全已經進入了複合核威脅時代,包括武器化的核威脅和核的民用化威脅,他認為後者可能對人類和未來社會的威脅更大,民用核設施多分布於沿海,如果受到自然災害、恐怖主義的襲擊,那對海洋產生的危害不言而喻。當前第一群落的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等都表示核廢水的排放符合安全要求,但這種判斷是依靠的現有技術,隨著技術的發展,其他的危害可能會被檢測到,但排放之後產生的危害就是不可逆的。

  他建議,要發揮第二個群落中民眾的作用,尤其是漁民,推動人們從法律、外交、倫理道德方面進行反擊,限制日本政府核廢水排放的行為。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