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天眼”全景(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2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大窩氹窪地,層巒叠嶂,翠林如海。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像地球上的一只巨眼,靜靜凝望天空,探尋百億光年之外的射電信號。
科學家曾詩意地形容,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接收到的宇宙信號的力量還不足以翻起一頁紙,遙遠的信號像雷聲中的蟬鳴,沒有超級靈敏的耳朵就分辨不出來。他們期待用更強有力的工具觀測來自遙遠星河的信息。
自2020年1月對國內開放運行以來,借助全新的設計思路、得天獨厚的位置以及突破了天文望遠鏡百米工程的極限,“中國天眼”迄今已發現300餘顆脈衝星,並在快速射電暴等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今年3月31日,這一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又正式向全世界的天文學家發出邀約,一同打撈宇宙中更多的“漂流瓶”。
看宇宙的“大眼睛”
站在觀景台向下俯瞰,依托喀斯特地區“天坑”而建、直徑達500米的大科學裝置形似一口銀色“大鍋”,架在周圍6座高度超過百米的支撐塔上。
FAST首席科學家李菂介紹說,該裝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的觀測能力是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的10倍,是美國阿雷西博300米望遠鏡的2.25倍。
大科學裝置的表面共有4500塊三角形主動反射面,它的設計目標,是要把覆蓋30個足球場大的信號聚集在一顆小藥丸大小的空間裡,否則就難以監聽到宇宙中微弱的射電信號。這個“小藥丸”就是饋源,放在饋源艙內——類似一個收集衛星信號的喇叭式裝置,稱得上是世界最精貴的接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