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用“組合拳”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
http://www.CRNTT.com   2021-04-18 08:57:17


  中評社北京4月18日電/隨著經濟企穩向好,就業市場也明顯回暖。機構數據顯示,一季度招聘崗位和求職人數呈現“供需兩旺”。不過,今年就業形勢依然比較複雜,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90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叠加國內外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就業壓力怎麼破?

  東方網發表時評人向秋文章表示,就業是民生之首,高校畢業生群體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對“最難就業季”,要持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採取非常規舉措,拓寬就業渠道,用“組合拳”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

  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近些年來,中國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增加就業、穩定增長、促進創新方面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在吸納畢業生就業方面表現出單體就業崗位少但覆蓋面廣、總體量大的特點,高校畢業生就業更加依賴於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要積極搭建平台,整合資源,為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和高校畢業生提供更有效的招聘信息共享對接,為優秀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提供更多線上線下展示平台,以更靈活新穎、更規範專業、更具競爭力的姿態展現在高校畢業生面前,幫助高校畢業生大批量、盡快實現就業。各地要繼續落實好吸納就業補貼等政策,通過保市場主體來穩住就業的基本盤;支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支持中小微企業,支持勞動者創業,完善靈活就業的勞動保障制度,進一步擴大就業空間。

  新業態拉動高校畢業生就業。近年來,伴隨著新業態的發展,眾多新職業應運而生,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這些新職業中,有的已被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如網約配送員、互聯網營銷師等;有的已具備一定規模,如數字化運營師、互聯網在線教育培訓師等。新業態孕育了眾多就業崗位,《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以新就業形態出現的平台企業員工達到623萬人、同比增長4.2%,平台帶動的就業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新業態有巨大的崗位創造能力,在拉動就業方面將發揮積極作用。從以往的經驗看,數字經濟、互聯網+、人工智能所涉及的職位,廣受高校畢業生青睞,高校畢業生要勇於到新業態、新技術領域實現就業創業。

  選擇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實現就業。當前,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人才匱乏問題仍很突出,難以適應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需要。高校畢業生要積極轉變就業觀,勇於選擇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去,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更廣闊天地開啟精彩人生。高校作為培育人才、輸送人才的第一站,要利用大學生的職業指導課、職業規劃講座、先進畢業生典型宣傳等形式給廣大的畢業生予以更多的就業、擇業觀塑造。各地政府要主動對接高校,為有意願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提供工商註冊、開業指導、項目推介、政策咨詢、資金籌措、成果轉化等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提高高校畢業生回鄉創業的成功率。

  文章指出,高校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政府、高校、大學生共同努力,也需要社會各領域、各環節充分協同,只有加強供給側、需求側兩端的思維創新、管理創新、流程創新、技術創新,才能高質量推進就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