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糧食安全戰略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1-04-08 09:32:40


 
  首先,是新發展格局下的必然選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時期和未來中國最重要的戰略規劃。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以擴大內需為重點,必然要求糧食安全建立在國內能夠自給自足的基礎上,這也是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未雨綢繆之策。

  其次,是中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成為農業強國這一目標的基本要求。農業和農村是中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相對短板,為此,國家制定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規劃。鄉村振興最重要的是產業振興,糧食是農業產業中最重要的產業,糧食產業實現自給自足並具有國際競爭力,是中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的重要標誌。實現農業現代化,首先就要實現糧食生產現代化,而且糧食主產區應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再次,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體現。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會對世界市場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影響。中國強調自給自足基礎上的糧食安全戰略,是在積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貢獻。

  貫徹好糧食安全戰略,推進糧食事業健康發展 

  文章指出,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和《綱要》均針對糧食安全戰略的貫徹實施進行了重要部署。在糧食安全領域進一步補短板、強優勢,必須加強以下政策舉措。

  一是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堅持遏制耕地的“非農化”“非糧化”,規範耕地占補平衡,嚴禁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

  二是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以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建成10.75億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和地力恢復。

  三是提高機械化水平。推進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和精細化管理,建設節水灌溉骨幹工程,同步推進水價綜合改革。加強大中型、智能化、複合型農業機械研發應用,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75%。

  四是加強種業技術攻關,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和種子庫建設,確保種源安全。重視糧食產業各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培育種業領域創新主體,推動種業與產業的高效發展。

  五是加大資金投入,用於價格支持、糧食補貼及倉儲設施的建設等。

  除以上這些宏觀層面的政策支持外,糧食安全戰略的實施還需高度重視“有效市場”的積極作用。必須進一步進行市場化改革,通過制度效率的提升保證糧食安全戰略的實現。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探索和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證明,實現農業現代化有兩個重要支柱:一個是科技進步,一個是市場機制。糧食安全的宏觀目標最終要落實到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微觀主體上,糧食安全應是這些主體生產經營的結果。中國有全球最大規模的糧食和食品消費市場,這是推動經營者積極自主進行糧食生產、加工等活動的最大動力。為進一步調動微觀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需加快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和創新。目前,急需從以下方面加快改革進程:一是戶籍制度改革,以促使有知識、有資金、有能力、有興趣的人才能夠進入農村成為職業農民,並安心種糧;二是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以促進土地等要素流轉,降低糧食生產的土地成本;三是培養和健全執行糧食安全戰略的市場主體,除了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外,還應更加重視龍頭企業的創新和帶動作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