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不為人為製造的稀缺買單
http://www.CRNTT.com   2021-04-07 09:00:52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最近,一些國產運動鞋品牌出現了“炒鞋風”,某品牌鞋在得物App上的售價高出參考發售價31倍,頁面上卻並無最近購買記錄,似乎是“有價無市”。

  環球時報發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文章分析,究竟是什麼原因帶來了“炒鞋風”呢?

  首先,從經濟學角度來說,價格飛漲的背後是供需的失衡。鞋類製造的訂單供貨模式導致了一級市場的運動鞋生產供給無法及時根據二級市場的需求變化而改變。我國的鞋類製造一直都是渠道商提前幾個月下訂單工廠再開始供貨,這就意味著對於市場的反應存在一個時滯效應,此次市場對於國產鞋類的需求是短時間內急劇變化的,許多渠道商還在觀望這種變化是否可持續,並沒有急於改變訂貨量,所以供貨出現了停滯。同時,鞋類二手貿易商,也就是俗稱的“鞋販子”抓住這個空當,大肆掃貨,壟斷了目前的產量,在二級市場囤貨居奇,這些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市場的供需失衡。

  從政治經濟學角度看,價格的確會受到供需關係的影響而波動,但也是保持在價值附近波動,那是什麼賦予了這些運動鞋超乎尋常的價值?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導致“炒鞋風”的原因:產品市場的發達以及文化等軟概念的叠加,賦予了運動鞋超出其使用價值本身的價值。鞋類市場成長迅速,生產技術更新較快,產品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同時,配合鞋類廠商明星帶貨和近期的國貨熱潮,這些軟概念為球鞋附加了許多文化價值。

  還有第三個原因:炫耀性消費,也被稱之為“凡勃侖效應”。一些商品的稀缺和獨特價值可以給消費者帶來社會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導致炫耀性消費,產生“凡勃侖效應”,即特定商品價格定價越高越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人為製造的稀缺及被賦予的文化價值讓特定鞋款成為可以彰顯品位以及身價的符號,其價格走俏反而可以成為一些消費者進一步炫耀的資本,從而推高了市場價格。

  文章認為,對於這種“炒鞋風”,消費者還是需要理性看待,不要為這種“人為製造”的稀缺買單。

  “人造稀缺”是難以持續的。從根本上說,此次特定鞋款的稀缺是因為“鞋販子”壟斷了二級市場,當商家下一輪供貨鋪開,市場上的供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將得到緩解,比如361公司已經公布了下一輪補貨的計劃,李寧被熱炒的“全城”系列運動鞋本就是大貨源主流產品,“人造稀缺”的條件將不複存在,其背後的稀缺價值也將變得越來越小。

  缺少切實價值支持的“凡勃侖效應”持續性同樣不強。歷史上著名的“鬱金香泡沫”最終在賣家拋售中破滅,同樣,此次“炒鞋風”也是一場投機狂歡,其價格缺乏切實價值的支持,當稀缺本身不再具有獨特性,當消費者開始回歸理性,市場價格回落也是必然的。

  以李寧為例,其有豐富的產品線,除了爆火的“全城”系列,還有“方圓”等平價鞋款,“國貨熱”有充足的滿足渠道,一些明星帶貨的鞋款價格也還處於一個合理區間,所謂軟概念的價值附加能力不夠強。

  不少人蠢蠢欲動,把運動鞋“國貨熱”當作發家致富的工具,然而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鞋類並不具備很強的投資屬性,“炒鞋”的受眾也不夠廣泛,消費者需要理性看待,投資者更應該謹慎與冷靜,當熱潮退去留下一地雞毛的時候,誰還在市場中“裸泳”就顯而易見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