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疫情衝擊下,實體書店緣何逆勢上揚
http://www.CRNTT.com   2021-04-06 11:29:17


  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2021中國書店大會發布的《2020—2021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有4061家實體書店新開面世,同比2019年淨增2488家。回顧2020年,電影、演藝等線下文化消費普遍受疫情衝擊嚴重,相比之下實體書店數量逆勢上揚,增長數據著實令人驚艶。

  其實,2020年書店亮眼的逆襲數據並非一蹴而就。21世紀以來,受網上售書平台低價衝擊及數字出版、數字閱讀技術影響,世界範圍內的實體書店普遍面臨客流量遞減、運營邊際成本上升、售書利潤萎縮等現實困難。2010年前後,多國書店陷入倒閉風潮。為此,美、歐、澳、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國、俄羅斯、阿根廷等發展中國家,均出台了保護扶持實體書店的政策。經過10年的艱難自救、轉型升級,存活下來的老書店從單一圖書賣場改造升級為選品精准、空間優美、格調高雅的城市閱讀空間;新建書店普遍富有設計感和時尚感,吸引了大批城市白領和“Z世代”(1995至2009年出生的人)青年重返消費。

  如今,“書店+餐飲”“書店+文創”“書店+文旅”“書店+出版”“書店+婚慶”“書店+會展”“書店+直播”“書店+科普”“書店+活動”等各類跨業經營,已成為城市書店各具特色的經營狀態。絕大多數書店通過多業態經營,彌補圖書銷售利潤不足,逐漸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經營模式。一些實力較強的出版社依靠強大的內容IP和品牌影響力,著力打造連鎖門店的特色主題空間,實現書店品牌輸出,為各類文化空間提供選書、供書、策劃、運營等全產業供應鏈服務,提升書店附加價值和盈利能力。一些專業出版社則發揮書店平台在專業領域、項目策劃等方面的文化資源優勢,打造文化活動品牌和紅色文化產品,主動參加各地政府、企業的文化服務招標採購,實現以活動服務輸出反哺書店的良性發展模式。此外,全國還湧現出一大批社區書店、專業書店、特色書店,通過深度服務和群體黏性,幫助書店深度嵌入城市生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