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我國農機與歐美有30年差距,糧食安全有患
http://www.CRNTT.com   2021-04-05 10:53:46


 
  新冠肺炎疫情放大了農機短板。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院長汪小旵告訴記者,高端農機是我國布局的重點領域之一,被美列入對華出口管制清單。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2020年春耕遇到進口農機趴窩,外國維修人員進不來,耽誤農時等的問題,凸顯國產替代的必要性。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看來,農用傳感器等核心部件均由國外總部發貨,危害農業基礎數據主權。他以進口采棉機為例,安裝了GPS和產量測算器,就能知道機器在哪作業、采的什麼品種、產量多少,可以針對性制定貿易政策。

  另據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瑞宏介紹,我國農機有65個大類、近4000種,如稻麥輪作就涵蓋38道工序、十幾個學科,插秧機、植保機、收割機行距規格不一,各敲各鑼、各打各鼓,缺少標準化,施肥、打藥、收割等環節浪費較大。

  此外,近年來,在土地流轉及農民集中居住等政策引導下,我國耕地平整度不斷提高,農機有了更多用武之地,但配套環節跟不上的情況愈發明顯。江蘇揚州種糧大戶華班安說,現在農忙機手緊缺,各地從過去“搶農機”變成“搶機手”,農機“跨省跑”變成機手“到處飛”,“三夏”期間,一名機手開價可高達數萬元。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調研也顯示,全省平均每個農機維修點需承擔維修保養任務4700餘台次,每個點平均只有2.8名修理工,人機比為1:1700,農機“看病難、看病貴”矛盾突出。

  科研人才不足制約農機發展

  在農機短板的背後,是專業人才供給嚴重不足和產學研協同機制不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