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焦波記錄易地扶貧搬遷路
http://www.CRNTT.com   2021-04-02 14:32:28


 
  已過花甲之年的焦波,曾經花了整整30年拍《俺爹俺娘》,用十年時間記錄汶川地震孤兒的成長,又從2012年起把鏡頭對准了鄉村,陸續拍出《鄉村裡的中國》《淘寶村》等多部紀錄片。他在首映禮上動情地說:“八年拍了九部紀錄電影,終於可以向脫貧攻堅交卷了。”

  這次拍《進城記》,看起來比在大山裡的拍攝條件要好多了,但難度卻成倍增長。“出山的故事是寫在臉上的,而進城的故事是藏在心裡邊的,思想上的糾結和精神上的脫貧很難拍,所以《出山記》拍了一年,《進城記》卻拍了三年。好在我們團隊有股子軸勁兒,不拍好不回北京。”

  和以往的每一部片子一樣,焦波要求他的團隊和搬遷村民們住在一起,隨時聆聽他們的聲音,感受他們的呼吸,記錄他們的每一個細節變化。從“出山”到“進城”,焦波團隊踏踏實實的扎根土地,記錄下四年搬遷路上的1400多個日日夜夜。2020年11月,該片獲得第26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長片十佳作品的殊榮,焦波也獲得最佳編導獎。“回想起來,我心裡非常複雜,片子成了,但苦了團隊的這些孩子們,他們連談戀愛的機會都沒有。”

  “這些年輕人,有的是焦波2008年從汶川地震災區帶出來的孩子,有的從拍攝對象變成了團隊的一員,焦波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部部作品,他還培養了很多紀錄片人,未來會記錄更多故事。”主持人敬一丹一直關注著焦波的創作,她說:“焦波的紀錄片有著恒久的生命力,讓我心生敬意。”

  “中國紀錄片之父”、83歲高齡的司徒兆敦教授也出席了《進城記》的首映禮。他說:“中國人不了解農民,就不了解自己,我之所以對焦波電影那麼感興趣,是因為他能拍到我心裡去,讓我想起我們的祖宗、前輩是怎麼走過來的。感謝焦波能用這麼長的時間,記錄我們的時代。”對於當下的紀錄片創作,司徒兆敦直言“非常不滿意”,“希望大家學學焦波,別太快了,慢一點,才能有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