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芯國際成功摘“U”
http://www.CRNTT.com   2021-04-02 14:05:36


 
  應對全球芯片荒,投資擴產

  從技術節點來看,中芯國際不再單獨披露最新的14納米節點數據,轉而將其與28納米共同披露,營收占晶圓收入的比重由2019年的4.3%增長至2020年的9.2%,也就是說,占總營收約8.18%。

  經歷數十年的發展後,集成電路已由本世紀初的0.35微米的CMOS工藝發展至納米級FinFET工藝。全球最先進的量產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已經達到5納米,3納米技術有望在2022年前後進入市場。

  在先進制程上,中芯國際與行業龍頭的台積電相距甚遠。台積電的7納米制程已成為營收的主力,占全年營收的33%,5納米也已貢獻了8%的營收。占比為13%的28納米營收折合人民幣約為400億元,也遠超過中芯國際。台積電高層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稱,期待3納米將廣泛應用於HPC相關應用,而不只是智能手機,並且期望收入(比7納米)更多。

  全球芯片緊缺,不僅懸在庫克、王翔這些採用先進制程芯片的智能手機廠商一把手頭上,也對廣泛採用40納米、65納米等成熟制程工藝的汽車、物聯網及相關領域廠商的決策者產生影響。3月29日,蔚來汽車宣布,因芯片短缺影響,其合肥工廠停產五個工作日。

  年報披露,中芯國際在先進制程方面,完成了1.5萬片FinFET安裝產能目標,第一代量產穩步推進,第二代進入風險量產。由於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在獲取專用於生產10納米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極紫外觀技術)的物項上受到了阻礙,所以中芯國際目前將賭注押在了成熟制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