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縣中塌陷”是縣域整體教育的警示信號
http://www.CRNTT.com   2021-03-30 08:37:05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近年來,“縣中塌陷”現象引發教育界持續關注。去年全國兩會,有政協委員提出,縣中是城鄉教育的紐帶,寄托著鄉村老百姓對教育改變命運的最後期望,縣中“塌陷”了,也就打碎了老百姓最後的“教育夢”,建議全面振興縣中教育。今年全國兩會,有政協委員再次提出,在不少省份,許多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發展起來的歷史名校在一些“超級中學”的擠壓下,生源、師資流失,質量嚴重下滑,輝煌多年的“縣中模式”整體消解,“縣中塌陷”現象亟須重視並得到妥善解決。

  縣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如有研究者所言,高中教育是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國的“軟腰”,這個“腰”直不起來,教育強國夢就無法實現,高中教育亟待“強筋壯骨”。縣中的困境也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重視。去年年底,有媒體援引教育部有關負責人的話稱,“要擴大普通高中優質教育資源供給,進一步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著力解決‘縣中塌陷’問題。”

  問題是,儘管縣中地位重要,“縣中塌陷”的表現也很相同——基本上都是優質師生流失,教育質量下降,教育成績連年不好,教育信心喪失,但導致“縣中塌陷”的原因卻不盡相同。有些是出於外部原因,比如,省城或者地市的“超級中學”把好師生都給“吸”走了,城市化或者城鎮化導致人群發生異常的流動,教育投入“偏科”嚴重、重硬件不重軟件等。有些是出於內部原因,比如,縣域教育行政管理水平的低下或者學校領導管理水平的不足,師資的老化或者能力的固化等等。一般來說,內部原因比外部原因更容易被忽視,應該格外加以重視。

  由於情況多樣,有必要在對“縣中塌陷”的具體原因進行把脈問診的基礎上,再對症下藥。比如有研究者提出,要提高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的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縣域普通高中教育辦學條件,實施“縣中”振興人才固本計劃,實施優質高中優秀人才縣中支教工程,在高等學校招生中給予縣及縣以下中學政策傾斜。這些有力度的措施,具體在應對某一縣域或者更大區域時,需要對症下藥,辨證施治,綜合治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縣中固然是一縣百姓希望之所寄,是一縣教育質量之試金石與風向標,但縣中絕不是孤立的,更不是唯一的。換句話說,縣中不可能脫離全縣義務教育的基本發展而獨善其身。事實上,那些“縣中塌陷”的縣域,義務教育階段的質量也難言可觀。筆者在調研中,一些所謂“塌陷”的縣中的教師們的一些觀點頗具代表性,也發人深省,他們認為,“我們的小學教育支撐不了我們的初中教育,我們的初中教育支撐不了我們的高中教育。高中再拼命補課也於事無補。”

  一些縣中拼盡全力也就只能維持一定水平,觸摸更高的“天花板”,則需要高中、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來共同實現。以縣中提升為引領,一體化提升學前階段、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的整體質量,通過縣管校聘、學區制、集團化辦學、“公民同招”等優化辦學格局,通過定向培養和精准培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甚至加強地校合作,引入高質量辦學集群等有效辦法,推動縣域教育均衡邁向高位優質均衡,衝抵“掐尖”和流動帶來的負面效果。振興縣中的治本之舉正在乎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縣中塌陷”更應該是縣域整體教育的一個警示信號,其治理應對也應標本兼治、整體考量。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吳漢鋒(北京師範大學助理研究員、培訓與基礎教育管理處處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