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如何讓影視作品獲得更公正的評價
http://www.CRNTT.com   2021-03-25 08:45:46


觀眾在北京西單的首都電影院自助取票機前取票。(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近年來,大眾接受信息的模式呈現移動化、迅捷化、碎片化、互動化等特質,反映在文化娛樂方面尤為顯著。於是,滿足這些需求的評分網站,逐漸成為大眾選擇影視作品時參考的“風向標”,以及觀看後表達觀點的“布告欄”。然而,在評分網站為大眾帶來便利的同時,圍繞其評分和評論客觀公正性的爭議從未休止,某些大片熱劇因網站評分引發的風波幾度甚囂塵上。近日,某評分網站被“飯圈”和商業“水軍”盯上的消息又掀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據報道,為給偶像的作品刷好評,粉絲們批量創建網站賬號。他們平時也要給其他作品虛假打分,來把賬號“養肥”,以應對網站的審查機制。評分網站賦予了大眾評價自由的同時,雜蕪的信息、趣味的分歧、利益的紛爭也不可避免地被捲入公共視野。眾多創作者對評分網站提出疑問的同時,普通大眾、網站平台與影視行業都需要重新思考其背後的症結所在,尋求破題之道。

  參與評論者立場各異,水平參差不齊,評價難免有失公允

  目前,豆瓣公布的註冊用戶數量已突破2億,參與評分的作品數量也與日俱增。對於觀眾而言,評分網站的作用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汲取”,即獲取影視作品的相關信息,通過評分與評論對作品進行初步的印象判斷;其二是“表達”,即在觀看影視作品後,憑借自身觀感進行主觀評分並分享評價。評分網站中的評價系統,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起到了“掃雷”作用,使大眾通過參考多方評價了解作品訊息。

  然而,評分網站本質上是以商業屬性為根本的服務平台,而非中立的研究機構或嚴謹的學術數據庫。任何一家評分網站的存在,都無法確保絕對的“權威”與“公正”。在對其本質屬性有所把握後,我們還應理性地看待其評分和評論中所存在的諸多複雜因素。評分網站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單一模式,還扮演著提供影片訊息發布的渠道、鏈接票務商業宣發的窗口、組織觀眾自發交流的平台等角色。若人們僅從評分和評價進行單一化適用,反而容易失卻藝術欣賞的判斷力和趣味性。

  評分網站上大部分評分與評論,並非來自專業評論人。由於參與者多為普通觀眾,評分與評論通常滲透著評價者個人的生活感悟和審美趣味。甚至有部分評論者通過打分的行為,獲得一種反權威、反資本的想象姿態,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在偏見的基礎上濫用評價權利的情況。相較於電影類別,評分網站對電視劇更加難以做出標準化衡量。尤其對部分播出時間較長、劇情結構複雜的電視劇而言,劇情枝蔓尚未完全開展,就被扣上“胡編亂造”的帽子;人物成長線仍在鋪墊,可能已經因“三觀不正”的評價“蓋棺定論”。此類狀況屢見不鮮。分析數據不難發現,使用“汲取”功能的用戶數量遠大於在觀影後進行“表達”的用戶數量,所以評分功能也必然存在一定誤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