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地方數字經濟發展打開新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1-03-04 09:27:38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十四五”時期,“技術—經濟範式”加速從工業化向數字化演進,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正在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各地將迎來數字經濟競爭優勢的全面重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不同於傳統工業化模式,地方發展數字經濟需要全面調整發展戰略、產業政策,需要堅持辯證思維抓好數字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軸”、核心產業“基”、人才隊伍“巢”、開放合作“圈”、創新發展“策”,使數字經濟落地生根、蓬勃發展,不斷打開發展新空間,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一,強化頂層設計“軸”,進一步把“縱向到底”與“橫向到邊”結合起來。

  發展數字經濟是涉及數據要素、技術創新、平台企業、產業生態、智慧政府、創新制度的系統工程,不能簡單套用建園區、搞招商、上項目的傳統工業化模式。“十四五”時期,各地發展數字經濟首先要把頂層設計這根發展之“軸”立起來。具體來講,一方面要避免“九龍治水”的老問題,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領導格局。通過成立地方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各級政府、各級部門的組織協調機制,統籌部署推進數字經濟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另一方面要避免“各吹各調”的老問題,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規劃發展格局。各地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規劃走”,落實數字經濟發展相關規劃,一張藍圖幹到底,形成“數字經濟總體規劃+專項規劃+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路線圖、任務書、時間表,強化數字經濟規劃實施剛性約束。

  其二,夯實核心產業“基”,進一步把“無中生有”與“脫胎換骨”結合起來。

  目前,各地發展數字經濟既存在脫離地方產業基礎一味追求“高大上”“新特奇”的問題,也存在守著農工商“老三件”不知道如何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的現象。“十四五”時期,各地發展數字經濟既要注重通過數字技術賦能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也要超前布局“無中生有”培育一批數字化產業。具體來講,一方面要優化產業存量,積極推動新一輪數字化技改,推進“上雲用數賦智”,探索在若干傳統支柱產業領域推進“一業一雲”,加快智能工廠、數字農業、數字商圈改造。另一方面要培育產業增量,利用全產業鏈門類、海量應用場景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與轉化應用,探索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部分城市打造“世界創新資源+中國應用市場+城市轉化中心”的特色創新模式,在工業軟件、集成電路、高端芯片等領域積極推進“卡脖子”技術產品自主創新攻關,打造一批數字經濟領先城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