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糧食生產必須年年抓緊
http://www.CRNTT.com   2021-02-28 08:36:16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早春時節,各地春耕備耕忙。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導致全球糧價上漲,國內糧價處於高位,結構性短缺問題凸顯,引發對糧食安全問題新的擔憂。繼續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才能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糧食安全,提出要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這更加堅定了各地抓好糧食生產、確保全年糧食豐收的信心和決心。

  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我國始終緊綳糧食安全這根弦,糧食生產一直抓得很緊。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糧食安全底氣足,去年經受住了疫情大考,糧食產得出、供得上、賣得好。但也應清醒認識到,隨著人口增長以及消費需求升級,我國糧食供求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國際糧食貿易形勢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因此,在糧食安全問題上決不能掉以輕心,要盡可能多生產一些糧食,多儲存一些糧食,提高糧食安全系數,以國內穩產保供的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真正做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要落實藏糧於地和藏糧於技戰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在耕地保護上採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要建好管好用好高標準農田這個“高產田”,用好養好東北黑土地這個“大糧倉”,挖掘品種、技術、減災等穩產增產潛力,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堅持農業科技要自立自強,下決心打好種業翻身仗,用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強化糧食安全的支撐。

  要強化政策保障,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兩個積極性”。對農民要“輔之以利”,堅持和完善農業的價格和補貼政策,穩定種糧農民補貼,堅持並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對地方要“輔之以義”,地方黨委和政府在糧食安全上要實行黨政同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要共同承擔責任,統籌利用撂荒地發展糧食生產,確保各省(區、市)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保持穩定。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糧食安全產業帶,健全產糧大縣支持政策體系,讓主產區重農抓糧有動力、有熱情、有幹勁。

  目前,我國糧食安全面臨人口、耕地、環境等問題的嚴峻挑戰,要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三大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實現糧食安全的終極目標。突出三產融合發展,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糧食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實現糧食優產、優購、優儲、優加、優銷“五優聯動”,推動糧食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協同”;突出綠色轉型方向,構建農業現代化生產體系,優化糧食生產布局,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突出適度規模經營,構建農業現代化經營體系,推進土地規模化經營,積極發展合作式、托管式、訂單式等社會化服務,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提高糧食生產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水平。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