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5日電/在中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過程中,中歐科技創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雙邊聯繫日益緊密。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和全球創新格局深刻變化的背景下,中歐科技創新合作不僅有利於雙方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也有利於推動全球科技進步與經濟增長,形成助力全球化逆流而上的正能量。
中歐科技創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熊鴻儒、馬名傑、劉成城文章介紹,中歐研發合作日益緊密,中國地位快速提升。中歐互為第二大論文合作夥伴,合作數量擴大,合作領域逐步轉向以應用科學為主,相互依存增強。1999年至2019年,中歐合作論文從1430篇增至23213篇,累計約16萬篇。從領域看,物理、材料科學、工程、化學等占比較高,2015年至2019年合計約59%。其中,工程領域逐漸成為中歐合作首要方向。
中歐互為第二大PCT專利合作國,中國地位穩步提升。1999年至2018年,中歐合作申請PCT專利從14件增至343件,佔中國全部PCT合作專利比重20%至35%之間,占比從0.8%增至8.9%。雖然中國對歐依存度相對更高,但中歐合作數量在歐合作總量中的上升態勢顯示出中國對歐重要性增強。
中歐雙邊人才往來穩步擴大,相互依存度保持穩定。中國是歐洲第一大高等教育留學生來源國,歐洲是中國第三大海外留學生來源地。2013年至2018年,中國赴歐(含英國)留學生從12.6萬增至16.7萬,占歐洲吸收國際留學生總量累計約22%。其中,本科及以上留學生規模占歐洲吸收國際留學生總量穩定在23%左右,是第一大來源國;碩士研究生、短期訪學學生占比較高,博士、本科占比次之。相應地,歐洲來華留學生從6.2萬增至7.4萬人,累計佔中國吸收海外留學生總量約16%。
歐盟是中國技術進口主要來源地,也是高技術產品出口重要目的地。歐盟是中國技術進口的第二大來源地。1999年至2018年,中國自歐技術進口額從70億美元增至79.5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累計1542.6億美元。近十年中國自歐技術進口比重相對穩定,保持在25%至30%。
歐洲也是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第二大來源地。2010年至2018年,中國向歐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從18.4億歐元增至77.1億歐元,累計372.3億歐元,佔中國每年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口總額從10.6%增至18.2%。其中,中國向德支付額從4億歐元增至47.9億歐元(2019年佔中國自歐進口總額62.1%),累計191.2億歐元。相比之下,歐盟向中國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規模在2010年至2018年累計僅24.9億歐元,僅占歐對外支付知識產權使用費總額0.2%,反映出中歐科技差距仍較大。但在歐盟知識產權出口中,對中國出口比重從2010年1.6%快速增至2018年4%,說明源自中國市場的技術需求在增強。
中國是歐盟高技術產品貿易的第一大進口國、第二大出口國,歐盟是中國第二大高技術產品貿易夥伴。2019年,歐盟自華進口高技術產品占其高技術進口總額32.5%,對華出口高技術產品占其高技術出口總額11.7%。2018年,中歐高技術產品貿易總額佔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總額20%。雙方依存度近年來均穩步上升。儘管多年來中國對歐高技術產品貿易總體呈大幅順差,但貿易產品集中度較高。2019年,中國對歐出口以電子通信、計算機硬件為主;歐對華出口以電子通信、航空航天、科學器材和醫藥為主。儘管電子通信是彼此占比最高的產品,但細分類別有差異:中國對歐順差中“電信設備”占比最大,而對歐逆差中“電子集成電路”占比最多。這既表明在電信設備產品上中國對歐洲的市場依存集中度高,也反映了在電子集成電路這類高技術元器件領域中國對歐的技術聯繫緊。
高技術和創業投資往來不斷加深,規模和地位高於多數國家。歐盟是中國吸引外資的第二大來源地,也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而中國是歐盟吸引外資的第四大來源地,也是其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三大目的地。2009年至2018年,歐對華FDI從36.5億美元增至65.3億美元,累計512.5億美元;中國對歐投資從27.7億美元升至78.4億美元,累計574.7億美元。歐對中國投資佔中國吸收外資比重從3.8%增至4.7%,中國對歐投資占歐吸收外資從0.6%增至近2%。其中,2015年至2018年中國對歐投資約1/3在高技術領域,下一代IT技術、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數控機床等占比較高。
中歐跨境創業投資也快速擴張,中國對英、德等國投資較多,歐盟成員中的法國對中國投資較多。據市場調查數據,1999年至2019年,歐方投資中國企業事件數累計161次,中國赴歐投資事件數累計81件,主要是在2011年後增加。
推動中歐科技創新合作邁向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
文章指出,未來中歐科技創新合作機遇大於挑戰。近年來,歐官方和民間對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安全及網絡安全等方面更加關切。受美政策干擾和對自身競爭力的考量,歐洲國家在高技術出口和對歐投資併購等方面逐漸收緊政策。同時要看到,新形勢下對歐盟技術的需求快速增長,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和產業升級的強大吸引力,使歐盟有意願與中國深化合作。中歐投資協定達成等有利條件為雙方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科技創新領域擴大互惠互利奠定了新基礎。
一是推動更高水平、更多樣化的研發合作與人才交流。在《中歐科技合作協定》框架下,依托中歐科技聯委會和中歐創新合作對話機制,設計新一輪科研創新合作路線圖,強化中歐科研創新聯合資助機制。進一步加大對中國參與歐洲研究理事會(ERC)項目科研人員的支持力度,鼓勵歐洲科學家、青年學者參與中國科技項目,擴大資助規模。鼓勵非營利性的民間機構參與搭建專業化創新合作平台。
二是積極推進雙方在知識產權、數字化轉型及數據治理、綠色技術創新等方面的合作。在中歐達成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保護基礎上,穩步探索在特定領域開展專利效力互認;加強與歐洲專利局協調,統籌好專利競爭與合作,力爭實現中歐專利制度的突破性合作創新。深化在先進通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領域的研發和應用合作。加強數據開放、數據訪問、隱私保護、數字平台監管等方面的規則協調,促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進一步釋放雙方在能源轉型、碳排放交易體系、節能技術、綠色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潛力。
三是加強對苗頭性問題的應對與協調。針對歐盟在5G、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社交服務類應用程序等新興領域跨國併購審查趨嚴,企業赴歐購買知識產權限制增多,“雙反”調查居高不下,數據合規成本加大、標準認證難等問題,進一步加強雙邊和多邊框架下的政策溝通與協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