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減負” 
http://www.CRNTT.com   2021-02-04 12:32:23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簡稱“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這無疑為眾多企業打上了一劑“強心針”。

  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的立身之本,降低融資成本,為實體經濟紓困,金融在此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從一組數據中可見一斑:2020年,金融系統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降低利率、減免收費等多種方式,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已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

  那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金融業可以怎麼做?行動方案已經給出了答案。

  首先,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促進銀行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運用,引導督促金融機構合理定價,發揮好定向降准、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的引導作用。

  根據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2021年1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1年期LPR3.85%,5年期以上LPR4.65%。這已是LPR連續9個月維持“原地踏步”。而回顧2019年8月20日改革後的首次LPR報價:1年期LPR為4.25%,5年期以上LPR為4.85%。

  LPR報價利率對接實體企業融資成本,該指標按兵不動,意味著企業貸款利率未來一段時間整體保持平穩,體現的是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一貫的思路。

  值得關注的是,日前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准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可以預期的是,接下來相關工作會繼續穩步、有序推進,為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減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