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凱碩:美建新反華聯盟企圖注定失敗
http://www.CRNTT.com   2021-02-04 11:37:42


 

  正如東亞問題專家傅高義在2019年所寫:“中日兩國有著1500年的接觸史。就歷史接觸的長度而言,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中國和日本相提並論。”他在《中國與日本》一書中指出,兩國在過去大部分時間裡都保持著深厚的文化聯繫,但擁有偉大文明和資源的中國占了上風。如果在150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日本能與中國和平相處,那麼它就能在今後1000年裡恢復這種模式。然而,兩國關係的改變將是小幅度和漸進的。雙方都會逐步採取行動,並不動聲色地達成新的妥協。它們不會很快成為朋友,但日本將巧妙地表示,它了解中國的核心利益。是的,一路上會有波折,但中國和日本會緩慢而穩步地作出調整。

  時間站在中國一邊

  印度和中國的問題則相反。作為兩個古老的文明,它們也並肩共存了數千年。由於喜馬拉雅山脈的阻隔,它們沒有多少直接接觸。不過,現代技術使喜馬拉雅山不再難以逾越。

  然而,中國會很有耐心,因為時間站在它一邊。長遠來看,兩國之間的長期關係始終取決於兩國經濟的相對規模。正如美國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從而給中國送了一份地緣政治大禮,印度不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從而在地緣政治上給中國幫了大忙。經濟是大博弈的戰場。由於美國沒有加入TPP,印度沒有加入RCEP,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龐大經濟生態系統正在該地區形成。正如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龐大的美國消費市場擊敗了蘇聯,規模巨大且不斷增長的中國消費市場將成為地緣政治大博弈的最終決定因素。

  正因為如此,“四方安全對話”的國家在印度洋的演習不會改變亞洲歷史的路徑。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國不同的經濟利益和歷史形成的弱點將使發展“四方安全對話”的理由越來越站不住腳。這裡有一個重要指標:沒有其他亞洲國家——哪怕美國最堅定的盟友韓國也不——急著加入“四方安全對話”。亞洲的未來將用“RCEP”這四個字母——而不是“QUAD”——來書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