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莫讓中小企業創新“曇花一現”
http://www.CRNTT.com   2021-02-03 09:37:24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有這樣一組數據令人驚訝,全球65歲以上人群中,每3位就有1位患有聽力障礙,我國的單側耳聾人數保守估計在4000萬左右。與此同時,患者雖然醫療需求高,但傳統助聽器和人工耳蝸成本高、創傷大,助聽效果不盡如人意。在上海浦東張江創業的聲佗醫療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另辟蹊徑,用牙骨傳導聽力設備給出了差異化解決辦法,簡單地說就是“用牙齒聽聲音”。

  這樣的企業創新“聽”上去很美,但在現實的產業化推進、品牌建設乃至市場營銷等多個環節都遭遇了許多困難。這些問題既有聲佗創業中的個性化問題,同時也反映出多數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

  首先,產業鏈、供應鏈配套不足,束縛了企業創新的進度。以聲佗的“品音”產品為例,一顆牙齒一般大小的產品裡需要500多個零部件,原先這些零部件依賴進口,現在則可以找到合適的國產替代,這也從側面說明國內產業鏈越發完善。但在面對企業深度創新時,國產的配套能力仍然明顯不足。可以說,技術創新走到了材料創新前面,這也倒逼著整個工業產業鏈不斷創新。從長遠來看,沒有工業產業鏈豐厚的土壤,中小企業的創新和“單兵突破”也容易成為“曇花一現”。

  其次,營銷能力不足也成為創業公司的絆腳石。以我國聽力製造行業為例,目前90%中高端助聽器被進口品牌占領,儘管聲佗目前已經擁有了126項發明專利,而且獨樹一幟的牙骨傳導技術也實現了市場突破,但產品並沒有在市場中掀起風浪。作為沒有任何知名度的新企業和新產品,聲佗只能一家家醫院去做“地推”。同時,因為傳統氣導式助聽器產品同質化嚴重,過度依賴中間渠道,造成廠家對終端零售價的管控力度較弱。因此在營銷設計上,聲佗醫療打算與醫院或優質的獨立聽力中心建立直銷模式,然後逐步摸索合適的經銷商銷售渠道。但難點在於,醫療器械領域傳統的經銷商路徑是在市場長期博弈中形成的,新企業能不能打破此前的局面走出新路,還是個未知數。

  中小企業敢拼敢闖固然是優勢,但中小企業勢單力薄也是顯而易見的先天不足。在創新發展的路上,面對風雲變幻的外部市場,不應該讓“聲佗們”單打獨鬥,應該從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社會服務體系的角度,讓中小企業在創新的路上,多一點資金扶持、多一點信息服務,降低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和風險,讓中小企業歷經千辛萬苦拿出來的新技術新產品,能夠早日在市場上一展身手。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治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