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十四五"時期提升工業利用外資水平的主攻方向
http://www.CRNTT.com   2021-01-31 09:57:30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投資和產業鏈國際分工正經歷較大幅度的調整。長期以來,中國以較低的生產要素成本、較健全的生產配套體系和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吸引著外商直接投資持續流入。工業尤其是製造業一直是外商直接投資的重點領域,工業利用外資的規模與質量,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態勢。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建麗文章表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提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要在充分利用國內國際資源、廣泛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基礎上,實現更高效率的經濟發展,就需要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和實現更高質量的利用外資。與此同時,吸引和利用外資仍然是獲取競爭激勵、促進分工深化、開展技術學習的必要途徑。新形勢下,中國利用外資需從規模導向和靜態效率導向轉向高質量發展導向,“穩規模、提質量”成為“十四五”時期中國工業利用外資的主要任務。

  工業利用外資的基礎較為穩固

  文章分析,近年來,中國利用外資流量保持平緩增長態勢,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具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資目的地之一。雖然服務業已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主導產業,但工業利用外資的基礎仍然較為穩固。近年來,工業利用外資額基本保持穩定,同時,順應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趨勢的外資結構調整仍在進行之中。

  一方面,工業利用外資表現出向高技術產業轉移和服務化的趨勢。工業利用外資產業結構的優化,主要體現為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比重不斷提升。“十三五”時期,製造業利用外資規模年均增長18.3%,其中,高技術產業利用外資比重不斷提升。與工業投資緊密相關的高技術服務業利用外資也增長迅速。

  另一方面,投資拉動的促進作用減弱,但經濟效益和整體經濟拉動作用依然強勁。2010年以來,外資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占比呈現出下降趨勢,這與外商投資的輕資產化和服務化趨勢相關。但外資企業以占全國不足3%的數量,創造了接近25%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貢獻了20%左右的稅收,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依然顯著。

  此外,自貿試驗區成為中國擴大開放的前沿和外商投資制度創新的“試驗田”,成為吸引外資的新引擎。在一系列改革措施和試點政策推動下,自貿試驗區正在成為匯聚國內外前沿技術的高端製造業聚集區。

  更好利用外資的挑戰與優勢並存

  文章認為,未來一個時期,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際經濟合作依然存在諸多風險。我們需科學研判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在具體工作中,既要清醒認識到工業利用外資面臨的現實挑戰,又要用好既有優勢,充分發揮現有有利條件的重要作用,實現高水平利用外資。

  當前,中國工業利用外資存在的幾方面問題值得關注:外商直接投資日益青睞服務業,總體結構上呈現出一定的“去工業化”傾向;外資企業尚未有效嵌入和鏈接中國本地產業鏈,本土製造仍然處於外資企業國際產業鏈的低端;利用外資的區域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東部地區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的占比保持在85%左右,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的比重沒有明顯提升。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關注和解決的問題,也是有效提升中國工業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的突破口。

  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韌性強、發展空間大,仍然對國際資本具有巨大吸引力。實現高水平利用外資,中國工業有多方面有利條件。主要表現為:中國外資管理體制加速轉型,“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吸引外資的手段由優惠政策轉向推動投資便利化,外資企業的營商環境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特別是企業經營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不斷降低;從產業配套和交易成本來看,中國產業鏈條長,產業體系完善,這些都大大降低了生產企業的配套成本和交易成本,中國在勞動生產率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實際生產成本仍然具有優勢;共建“一帶一路”持續走深走實,雙邊與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取得積極進展,這些都為實現引資來源地多元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多措並舉提升工業利用外資水平

  文章指出,“十四五”時期,積極拓寬利用外資渠道和來源、穩定利用外資規模、提升利用外資質量,是推動工業更好利用外資的主攻方向。

  一是適當調整引資方向。在高質量發展目標引領下,外資企業的產值不應該再成為關注的重點,需建立科學的引資質量評價體系,提高引資項目與產業升級目標的契合度。在這方面,我們不僅要關注引資項目的產出效益,還要關注項目的產業鏈嵌入度和產業創新帶動力。同時,切實引導利用外資工作從“引資”向“引智”轉變。

  二是促進利用外資區域均衡發展。要加快優化中西部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平台,特別是要加快制度創新步伐,提升內陸自貿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引導外商投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還要看到,在共建“一帶一路”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區需找准定位、積極謀劃,推動產業發展,依靠跨境電商等新興業態,帶動製造業和物流業發展,縮小與東部地區在利用外資方面的差距。

  三是積極推動外資來源地多元化,提升產業鏈安全水平。長期來看,中國需推動更為多元的雙邊和多邊貿易及投資協定落地,從“產業互補、互利共生”角度推動國際產業合作,拓展外資來源渠道,為中國工業利用外資爭取更大的回旋餘地,提升產業鏈國際合作安全水平。

  四是推進外商投資安全審查相關制度的細化和落地。外商投資安全審查是成熟市場經濟體的通用制度安排。在實際工作中,對關係到中國產業鏈安全和重大經濟利益的投資項目進行審核十分重要及必要。目前,現有制度體系對外資進入前國家安全審查的實施主體和操作規程等方面缺乏具體規定,已有相關規定的約束力也很有限,在這方面需進一步細化,落實好相關制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