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2日電/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元新的大台階,比上年增長2.3%。金融是經濟的血脈,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2020年,作為全球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中國靈活把握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節奏和重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更加精准有力,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經濟日報發表評論員鄧浩文章表示,從全年來看,人民銀行通過三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為實體經濟提供了1.75萬億元長期流動性,並累計推出9萬多億元的貨幣政策支持措施,確保了“貨幣總量適度,流動性合理充裕”政策目標的實現。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4.86萬億元,比上年多9.19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則增加20.03萬億元,同比多增3.15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企業中長期貸款增長明顯,同比多增2.92萬億元。這表明,2020年多增的人民幣貸款全部投向了實體經濟,且中長期貸款占比提升,而貸款投向和期限結構的顯著改善,也在某種意義上反映出企業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樂觀預期。
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逐步釋放,房地產貸款餘額增速已連續29個月回落。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新增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比重從2016年的44.8%下降到去年的28%。2020年12月,主要由居民房貸構成的居民中長期貸款也出現了多個月以來的首次同比少增,表明前期出台的房地產金融監管措施正在生效。
文章稱,一收一放間,中國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更多的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斷地流向實體經濟,製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貸款持續發力,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精准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數據顯示:2020年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長35.2%,比上年末高20.3個百分點,增速已連續14個月上升;普惠小微貸款增長30.3%,比上年末高7.2個百分點。同時,金融系統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通過降低利率、減免收費、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多種方式,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全年累計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貨幣政策精准發力,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很好地平衡了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文章指出,小微企業是穩企業、保就業的關鍵市場主體。支持小微企業的平穩發展是人民銀行和金融系統工作當中的一個重中之重。疫情發生以來,人民銀行先後推出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和5000億元、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受惠市場主體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微企業。2020年6月1日,人民銀行創設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相比傳統手段,這兩項工具具有更顯著的市場化、普惠性和直達性等特點,從而能夠更有效地促進貨幣政策精准滴灌。2020年全年,銀行業累計對7.3萬億元的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3.9萬億元,同比增加1.6萬億元。這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將延期至2021年3月31日。
應當說,2020年小微企業融資取得了“量增、價降、面擴”的顯著效果。截至2020年末,中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餘額15.1萬億元,同比增長30.3%。去年12月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利率為5.08%,比上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2020年全年共支持3228萬戶經營主體,比上年增加524萬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前11個月新增普惠小微企業授信中,首次授信戶數占近40%。眾多市場主體從“不敢貸也貸不出”到“首貸破冰”的轉變,展現出國家切實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決心和行動。
文章最後說,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1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准、合理適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我們要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重要作用,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實體經濟,不斷提高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精准滴灌的力度和准度,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