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率先破解要素市場改革難點
http://www.CRNTT.com   2021-01-20 09:29:29


  中評社北京1月20日電/《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重點任務,《方案》在土地、勞動力、資本及技術等傳統生產要素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賦予深圳在率先完善數據產權制度等方面改革探索的新使命,這不僅有利於深圳發揮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的乘數效應,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而且通過培育領先全國的數據要素市場,將有利於驅動其他要素市場的高質量發展,為全國層面深化改革提供先行示範。

  深圳具備在全國率先完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基礎與優勢

  當前,新一輪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帶領人類走向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數據作為全新的生產要素,對傳統生產要素具有“粘合效應”,將極大擴展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內涵和描畫全新的區域跨越式發展路徑,也是進一步將傳統比較優勢孵化為競爭優勢的巨大發動機。2020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將數據提升至除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體現了數據要素的重要性及價值。《方案》進一步授權深圳在數據產權保護、數據交易等方面先行探索。

  經濟特區設立40年來,快速工業化崛起之路使得深圳具備了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產業基礎。目前,深圳的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約占全國1/6、全球1/10。2019年,與數字要素直接相關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合計占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和GDP的比重分別達到了65.8%和24.8%。深圳在軟硬件上具備獨特的優勢,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和發達的金融市場,毗鄰港澳,在與國際接軌方面也獨具優勢,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深圳擁有眾多數據生產的國際大企業,在相關行業標準的制定上將擁有更大話語權,進一步帶動深圳數據產業發展。目前,深圳已初步具備數據要素全球定價能力,更有可能在數據生產和交易中縫合國內國際“雙循環”鏈條並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

  深圳數據要素市場培育需要破解三大難點

  一是破解“數據煙囪”效應。數據資源的整合是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首要條件。當下我國各地區包括深圳,跨部門、跨系統、跨區域數據整合難度大,面對數據流通的規模超級大、領域超廣泛、監管全時空等特征,現有管理體制頂層缺位、上下不聯、橫向不通矛盾較為突出。而在數據安全監管層面,需要平衡公共安全、公民、企業和社會組織等海量數據的有效整合和安全有效運行問題。

  二是數據立法尚待突破。目前,國內外均面臨著數據確權的挑戰,西方國家已展開立法探索,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英國《自由保護法》和《公共部門信息再利用指令》、美國《開放政府數據法案》《信息自由法》、日本《人工智能、數據利用相關簽約指南》等,主要是對數據權屬進行系統界定。深圳亟待在數據確權立法實踐上先行探索,特別是在數據國有產權、集體產權和私人產權等領域的市場交易規則、市場交易准入、市場監管以及糾紛解決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

  三是亟須培育數據市場交易規則體系。阻礙數據市場交易的最大障礙在於數據標準化,其次為資產化、價值評估和商品化體系建設。深圳目前尚缺乏實現數據資產化、商品化和標準化的交易要件體系,限制了數據交易市場的壯大。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不足,也阻礙了數據要素的順暢交易流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