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支付寶等平台不許再賣銀行存款產品
http://www.CRNTT.com   2021-01-18 12:10:05


  中評社北京1月18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在頭部互聯網平台紛紛下架銀行存款產品後,互聯網存款監管措施出爐了!

  1月15日,銀保監會辦公廳、人民銀行辦公廳發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借助網絡等手段違反或者規避監管規定,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台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這意味著,金融消費者再也不能在支付寶、騰訊理財通等平台購買一度火爆的互聯網存款產品了。

  規模激增 屬“無照駕駛”

  對此要求,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通過非自營網絡平台銷售相關產品受到相應監管。存款作為最基礎的金融服務,理應受到更為嚴格的監管。

  該負責人進一步指出,商業銀行通過非自營網絡平台開展存款業務,最近業務規模增長較快。但該業務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風險隱患,涉嫌違反相關監管規定和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相關要求,突破地方法人銀行經營區域限制,而且非自營網絡平台存款產品穩定性較差,對商業銀行的流動性管理也帶來挑戰。

  此前,針對相關業務風險,金融監管人士已兩度發聲。去年12月,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曾表示,互聯網金融平台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也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更早前,去年11月13日,孫天琦公開發布了《線上平台存款:數字金融和金融監管的一個產品案例》文章指出,互聯網平台存款帶來的問題主要包括:通過分段付息等方式變相抬高存款利率,擾亂存款利率市場機制;地方法人銀行偏離業務發展定位,利用互聯網平台將存款業務拓展至全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高風險銀行通過互聯網平台吸收存款,飲鴆止渴,流動性隱患突出。

  對銀行影響有多大?

  近年來,互聯網平台成為越來越多的銀行重要攬儲入口。據統計,11家頭部互聯網平台涉及存款業務的合作銀行數量高達95家,其中也不乏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的身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