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支持政策在途 千億級碳市場可期
http://www.CRNTT.com   2021-01-13 10:07:43


  中評社北京1月13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近期多個部委密集釋放強烈信號,減碳支持力度將全面升級,一系列政策已在路上。記者獲悉,全國碳市場有望於今年年中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行業的重點排放單位率先履約,“十四五”期間鋼鐵、化工等八大重點能耗行業有望全部納入。專家測算,“十四五”期間,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的基礎上增加3至4倍。到碳達峰的2030年,累計交易額或將超過1000億元。

  作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市場化手段,碳排放權交易相對於行政手段具有全社會減排成本較低、能夠為企業減排提供靈活選擇等優勢。

  2011年以來,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個地方開展了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覆蓋企業共計3443家,涉及行業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航空等。2014年至2020年,8大試點城市共計完成2.18億噸二氧化碳交易,實現51.61億元交易總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在此背景下,各部門加緊謀劃相關路線圖,“減碳”成為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的重要主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要持續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部署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持續推進塑料污染全鏈條治理。工信部則強調,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節點,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和綠色製造工程,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

  金融支持力度也進一步加大。央行明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財政部也表示,要堅持資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相匹配,大力推動綠色發展。

  目前,相關政策正在加速落地。1月5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並印發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標誌著全國碳市場建設和發展進入新階段。自2021年1月1日起,全國碳市場發電行業第一個履約周期正式啟動,2225家發電企業將分到碳排放配額。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表示,未來還將制定並發布溫室氣體核算報告與核查、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等方面的規範性文件,共同搭建起全國碳市場的基本制度框架。同時,將加快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