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普創新大有可為
http://www.CRNTT.com   2021-01-11 17:22:16


  中評社台北1月11日電/創新是科研的永恒主題,科普也是如此。在把厚的學問變薄、深的學問變淺的同時,適應新形勢、探索新方式,科普將煥發更強大的生命力

  2020年12月31日晚,首都科學講堂特別節目——“2021科學跨年之夜”在北京廣播電視台科教頻道播出,薛其坤等11位科學家接力演講,為公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科學盛宴,受到公眾的廣泛好評。

  在跨年演唱會等“跨年”活動屢見不鮮的當下,這種將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融入科學知識傳播的跨年新方式,讓人眼前一亮。採用跨年科學演講這種形式,向公眾普及科研進展、弘揚科學精神,堪稱是科學普及形式的成功探索。

  從2019年開始,跨年科學演講就開始在國內各種媒介平台上嶄露頭角。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相繼在跨年演講中為大家講解了量子科學。短短一兩個小時內,就有超過百萬網友通過10餘家直播平台在線收看。

  科學普及和傳播形式很多,而讓其在特定時間、特定場合以充滿儀式感的方式進行,往往具有更好的傳播效果。

  傳播學者曾提出“傳播的儀式觀”,將人類的傳播行為視為一種儀式。在儀式過程中,每個人都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其中的演員,分享的不僅是信息,更多的是經歷和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參與者往往會產生強烈的被認同感和共鳴感,傳播的內容也更容易被接受和認可。

  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台優勢完美結合,二者相得益彰,是跨年科學演講的一大創新亮點。

  一方面,傳統媒體較強的公信力、品牌知名度,加上專業化的傳播理念、運作機制,確保了科學傳播的權威性、準確性;另一方面,新媒體快捷實時、信息量大、內容豐富、交互性強、不受時空限制等優勢,又讓科學傳播在廣度、深度和可持續性方面得到了極大延伸。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