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世界經濟有望迎來復甦曙光
http://www.CRNTT.com   2021-01-06 09:16:45


 
  不容忽視的是,疫情對世界經濟實體層面產生的短期衝擊和長期影響主要在全球供應鏈上。對企業而言,主要經濟體之間貿易緊張和多邊貿易體系幾近癱瘓、氣候與自然災害多發、網絡攻擊頻繁等,在不同維度加大了出現供應鏈斷裂的可能性。由於技術進步與擴散,特別是生產數字化已呈現出不可阻擋之勢,勞動力成本套利的空間逐漸變得狹小。隨著網上購物的普及,消費者對快速配送需求上升,能否快速送達已成為企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疫情衝擊更是讓企業意識到徹底重新評估價值鏈、縮短供應鏈、投資更有彈性的供應鏈可能是更有價值的。從國家層面看,一些國家陸續出台了或計劃出台一系列旨在提高自給率或本土化率的政策,鼓勵製造業回流或使供應鏈多樣化。這些都將影響新的全球供應鏈布局。

  展望今年經濟走勢

  文章指出,展望2021年,人類能否控制住第二波疫情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表現,並且極大地增添了預測的難度。正面消息是美國、歐洲和中國等研製開發的疫苗在一季度應該可以實現大規模接種。與此同時,主要經濟體的決策者都將延續財政紓困政策和與之密切捆綁的超級寬鬆貨幣政策,並且已經為此做了充分的理論準備。負面消息是2020年12月英國出現新的變異病毒而且傳染性更強以至於倫敦開始封城。歐洲央行據此已經下調了2021年歐元區GDP增速預測值。大概率是2021年世界經濟會在坎坷中實現復甦,同時復甦會因地域不同而快慢、先後各異,主要發達經濟體一季度有可能重現收縮並在二、三季度加快復甦步伐,全球復甦將從V型轉換成不規則的W型。嚴重受疫情左右的復甦態勢,勢必導致就業、物價、貿易、資本與外匯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等發生相應變化。

  即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1年世界經濟復甦仍將面臨各種非疫情擾動的影響。標普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儘管與2009年相比全球銀行業整體狀況更加健康,但該機構目前仍對全球三分之一的銀行持“負面”展望,2021年全球銀行業可能面臨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為艱難的年份。短期和中期全球銀行業面臨以下風險:一是在疫情受到全面控制之前持續受到壓力的銀行其信用評級可能會下降;二是各國政府將陸續結束對受疫情影響部門的援助,這些短期援助可能增加企業和家庭負債從而使它們難以在正常時期融資;三是企業債務的持續增長和更多的違約,將使銀行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承受巨大壓力;四是房地產市場潛在問題增多且嚴重性被低估,因疫情而加劇的網絡銷售和遠程辦公等亦會給業主帶來財務問題;等等。

  除了微觀層面的風險外,全球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蘊含的風險亦不容低估。更讓人憂慮的還是美元匯率走勢。雖說影響其漲跌的變量甚多,但未來幾年美國延續已有貨幣政策似無懸念,美元走跌的可能性應該更大些。與此同時,個別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因違約引發連鎖式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放眼全球與區域經濟治理,可以預見的是,圍繞WTO改革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合作與競爭將同比例強化,取得突破和陷入僵局均有可能。如果中歐雙邊投資協定得以簽訂,再加上RCEP的落實,至少在貿易投資領域,世界經濟復甦的曙光將更加明亮。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