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藝術就是人人能擁有,人人能欣賞
http://www.CRNTT.com   2021-01-05 18:29:50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據新民晚報報道,“波普圖像——安迪·沃霍爾的1962-1987”元旦起在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向公眾開放,這是上海地區的美術館首個於2021年開展的大型藝術個展。上一次引入這位波普藝術代表人物的大型回顧展,還要追溯到2013年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PSA開館。8年來,上海見證了當代藝術在這篇土地上生根發芽並迅猛生長,回看這座藝術史里程碑,會激發出新的感觸。

  此次主辦方摒棄了展覽中強調的波普藝術重複與複制的面向,而是充分利用了美術館核心筒空間和西展廳之間的空間關係,為觀眾打造了一段由靜到動、由外及內的探索旅程。“安迪·沃霍爾”這一名詞,不僅指涉藝術家個人,更是一個流行的符號。

  展覽從安迪·沃霍爾的一幅個人肖像攝影作品出發——手持相機的藝術家被置於一面屏風式的獨立展墻中央——畫面中的他正如同其一系列肖像創作中所暗示的:他們既是個體也是符號。繞過這面墻所開啟的是一個複制技術和大眾傳媒的瘋狂時代,創作於1985年的9幅《金寶湯罐頭》系列作品仿佛在質問:“藝術的獨創性是必要的嗎?”此後,沃霍爾開始運用充斥於消費社會中的日常物品(商品)和大眾傳媒中的圖像進行創作,並在創作方式上從繪畫轉向具有商業性質的絲網印刷。

  展覽還呈現了安迪·沃霍爾對名人與商業流行的關注,作品包括了1966年至1976年創作的《奶牛》系列以及1970年的《瑪麗蓮》系列。取自冰淇淋品牌的牛頭形象與好萊塢巨星瑪麗蓮·夢露肖像,體現的是“個體”被符號化之後的強大力量。展覽的第四個區域呈現了安迪·沃霍爾一系列從展覽、電影、雜誌到音樂節等各類海報的創作。在大眾傳媒中,海報作為一種與消費社會密切相關的傳播形式脫穎而出,作為曾經叱咤紐約廣告界的商業繪畫奇才,這種形式為安迪·沃霍爾的表達提供了極大的自由。在沃霍爾的創作下,這些海報超越了其本身的廣告功能成為人人都能欣賞的藝術作品,這種祛魅的方式也是波普藝術和沃霍爾作品的核心精神。

  此次展覽通過72件作品展現了安迪·沃霍爾最具象徵性的創作——以肖像作品折射時代性和大眾藝術趣味;以“靜物”系列作品呈現消費社會和當代生活的不同面貌;而豐富的攝影、海報和影像作品則展現了安迪·沃霍爾在藝術、廣告和設計等諸多領域的極大創造力及影響力,展廳還擺設出並不常見的安迪炭筆素描,灑脫的線條驗證出安迪·沃霍爾扎實的美術功底,作為美國波普藝術運動的發起人和最具代表性的畫家,安迪·沃霍爾把藝術的重心從手藝技能轉向了創意,給世人開拓出視覺藝術的新審美角度。他與基斯·哈林這位潮流藝術家為1986年蒙特勒爵士音樂節的海報進行的跨界合作,至今成為音樂和塗鴉跨界的範本。在本次展出的兩件影像作品中,《內外空間》記錄了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當紅影星伊迪·塞奇威克坐在電視機前,與屏幕中的自己以及拍攝者對話的場景,作品以雙屏的形式突出了塞奇威克的美,以及她脆弱而不穩定的個性。另一件影像作品《胡安妮塔·卡斯特羅的一生》講述了一起家庭鬧劇,通過多個顯示器同時播放不同時段的畫面,突出了這一鬧劇所製造的混亂與不安。

  與展覽開篇相呼應,展覽結尾再次呈現了一系列安迪·沃霍爾個人肖像攝影,身著各式各樣服裝,頭頂白色假發,戴著黑框墨鏡的沃霍爾在一個又一個鏡頭下扮演著另一個自己,一個流行符號“安迪·沃霍爾”。

  作為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安迪·沃霍爾將消費和日常變為藝術,將精英變為大眾,展覽將在其塑造的一系列永恒的圖像中,回顧整個浮華而激進的波普時代,這個時代現象還在延續且不分國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