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資本偽創新 攪亂美好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20-12-28 12:35:47


 
  儘管不清楚電商擴張的細節,但袁明美的確感受到來自電商的威脅,除了營業額被蠶食,還被動捲入價格戰。其他生鮮小販亦有類似感觸:電商似乎在“白送”菜。記者打開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作為新人平台送出一張買滿40元返40元的全額返券,車厘子、砂糖桔、香妃蜜瓜等水果基本上白送,就連12斤一個的越南紅肉菠蘿蜜,用券後僅需支付1.99元。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有各大資本加持的電商巨頭財大氣粗,過手交戰就是一招--燒錢。據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統計到的生鮮電商社區團購項目融資來看,2020年社區團購公開融資事件達19起,融資金額高達171.7億元,同比激增356.3%,創歷史新高。
 
  電商的資本來得飛快,燒錢不燙手,可是苦壞了實體小店主們。袁明美向記者透露了她的成本賬:“光是門店月租就要4萬元;店內9名員工要提供包吃包住,一個月夥食費6,000元,員工宿舍租房費4,000元,還沒算上水電費和其他各類開銷。”水產攤主徐姐亦稱現在賣魚收入已經快抵不上成本支出,“農貿市場攤位費按天算,一字型小點的80元一天,我這樣L型的100多元一天。”
 
  小商戶最後的倔強 做好質量 

  面對電商吞噬市場流量,小商販們有他們最後的倔強。一個肉舖攤位的年輕陳姓店長表示,“要質量比他們(電商)更好,服務比他們更好。”她邊說邊麻利地起刀、切肉、稱量。不過質量與服務背後亦需加倍辛勞。“今年起我開始自己進貨了,我比我老公更會挑選質量好的水果”,袁明美稱為挑選好貨,去一次批發市場就要走3萬多步(大約18公里),開店時間則從早上6點直到晚上12點,有時深夜能等來一個顧客,那也是他們極力爭取來的“流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