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我國技能勞動者已超過2億人
http://www.CRNTT.com   2020-12-19 10:05:47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在12月18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十三五”期間,全國新增高技能人才超1000萬人。目前,我國技能勞動者已超過2億人,高技能人才超過5000萬人。其中,技工院校每年向生產服務一線輸送近百萬名技能人才。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大規模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年共開展補貼性培訓近1億人次,貧困勞動力培訓約1000萬人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十三五”期間,我國建設了500多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近700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國新增高技能人才超過1000萬人。

  不過,我國技能勞動者占就業人口總量的比重僅為26%,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總量的比重為28%,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十四五”規劃建議要求“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湯濤表示,當前我國結構性就業矛盾依舊突出,需要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具體工作包括: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範圍、提高培訓質量;大力發展技工教育,進一步擴大培養規模;加強基礎建設、能力建設,加大新職業開發力度,修訂職業分類大典,加強職業標準、職業培訓包開發,做好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等方面工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坦言,與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相比,技能人才待遇不高,獲得感不強;重學歷、輕技能的社會觀念尚未根本改變,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任務依舊十分艱巨。

  湯濤表示,將按照中央關於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要求,推動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激發人才活力。

  政府引領,政策激勵。張立新表示,人社部將充分發揮政府引領促進作用,出台政策、加強激勵、加強宣傳,為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營造良好環境。

  企業主導,適當傾斜。鼓勵企業完善職工收入分配機制,在基本工資定級、津貼補貼、績效獎勵等方面將技能作為重要要素,向一線職工傾斜。“實踐中,有一批企業已經在建立技能激勵導向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例如,有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成為企業股東,憑技能入股;有的享受高技能人才待遇,相當於企業的副總水平。”張立新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