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數字經濟助力新階段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0-12-18 08:34:29


近年來,以信息技術和數據作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並持續增加,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眼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引發各領域、各行業的業務形態變革和產業結構重構,生產的網絡化、智能化特征日趨明顯,數字經濟為經濟領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路徑。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這為我們把握數字變革的發展趨勢、加快數字化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杜慶昊文章表示,近年來,以信息技術和數據作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終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並持續增加,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數字經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催生新發展動能、激發新發展活力、拓展社會發展新局面方面將大有可為。從科技發展趨勢看,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興起,為“十四五”時期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從疫情防控現實看,疫情防控推動消費和生產不斷從線下轉移到線上,以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協同生產等為代表的線上經濟快速增長,數字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從國際國內環境看,主要國家都在加緊數字經濟布局,國際競爭態勢和複雜環境倒逼中國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總的來看,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有利於強化市場動力和產業支撐作用,而且有利於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間的紐帶,是新發展階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文章提出,數字經濟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任務。數字經濟在優化資源配置確保供應鏈安全、加快資源流轉提高經濟效率、促進生產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打通國民經濟各環節的堵點,助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一方面,要加快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布局,提升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提供基礎設施保障。另一方面,要鼓勵“線上經濟”“定制消費”等新模式發展,深挖國內市場潛力,為做大做強國內市場開辟新消費業態。此外,還要推動數字貿易發展,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技術交流、數據共享、市場貿易、信息消費等方面的合作,為促進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有效聯通發揮紐帶作用。

  數字經濟助力培育新動能。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驅動力。數字經濟的發展包含著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也是新發展動能的主要來源。一是著力加強數字經濟關鍵領域和短板領域技術攻關,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維護中國產業鏈安全。二是大力發展以數字經濟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支持工業互聯網、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等產業發展,積極研發推廣無人配送機器人等新產品,提升中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層級。三是有效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繼續保持消費互聯網領先的同時,加快推進工業、服務業、農業領域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推進傳統產業廣泛應用數字化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新商業模式,釋放數字經濟對傳統經濟的叠加倍增作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數字經濟助力釋放新活力。經驗表明,只有破除束縛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才能有效釋放各方面的發展活力。總體來看,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推動資源配置方式的市場化、精准化,交易手段的數字化、移動化,市場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平台化,有利於調動市場主體創新的積極性,是釋放發展新活力的關鍵所在。一是加快釋放數據紅利,盡快建立健全數據確權、定價、交易、跨境傳輸和安全保障的制度和機制,破除影響數據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明確數據參與分配的具體辦法,讓數據的價值得到充分彰顯。二是打造數字營商環境,加快建設全國政務服務“一張網”,在全國範圍實現“一網通辦”“一網可查”,擴大基礎公共信息數據有序開放,建設國家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平台。三是在穩步發展現有移動支付、網絡支付體系的基礎上,可考慮積極穩妥推動數字貨幣承擔在計價、支付、結算等方面的貨幣角色,拓寬支付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數字經濟助力形成社會發展新局面。互聯網深刻改變人類交往方式,社會觀念、社會心理、社會行為發生深刻變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在輿論引導、社會治理、疫情防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十四五”時期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發展新局面的重要保障。一是營造網絡良好生態,發揮好互聯網“助聽器”“連接器”“擴音器”的作用,準確把握新時代群眾需求訴求,有效疏導社會情緒。二是發展數字經濟就業,要繼續大力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生活服務業,支持發展各種就業保障平台,為靈活就業者提供就業和社保線上服務。三是技術賦能基層治理,充分借鑒大數據、人臉識別、手機定位、二維碼等技術手段在疫情防控中成功應用的經驗,積極構建“城市大腦”“智慧社區”“智慧鄉村”等數字社會治理平台,推動社會治理、基層治理走向精細化和智能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