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福建再生稻連續5年實現“噸糧田”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20-12-14 10:00:44


 
  林文雄告訴記者,品種再生特性、頭季稻後期根系活力、再生季低位芽萌發率低而不穩定、機收碾壓等,是限制機收再生稻產量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林文雄教授團隊持續開展機收再生稻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創建了“全程機械化再生稻豐產高效品種篩選及其三保兩促一攻豐產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已篩選到“甬優1540”“泰豐優3301”等多個適合機收的強再生力水稻品種,通過對品種特性的研究,構建機收再生稻品種篩選指標體系;革新與集成了再生稻豐產穩產高效水肥運籌技術;初步研製出適用於丘陵山區可減輕機收碾壓和防纏繞的小型再生稻收割機。

  每畝可增收500元,累計推廣600萬畝

  “高產機收再生稻能夠有效改變種稻不賺錢,甚至虧錢的現狀。既保障了糧食的安全,又激發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林文雄介紹說,這項技術通過良種良法相結合、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有效解決了機收再生稻低位芽萌發率低、機收碾壓減產嚴重等難題,實現機收再生稻穩產、豐產,每畝可增收稻穀200—250公斤。

  “多年來,在林教授團隊的支持下,我們合作社發展種植全程機械化低留樁再生稻,再生季一畝可以產800斤左右,每畝可增加收入500元!”南平市建陽區吉豐水稻農機合作社負責人翁可茂說,再生稻生育期短、基本不打農藥和防治病蟲害、米質好受歡迎,通過科學管肥管水和低留樁收割技術,目前豐收在望。

  “今年,我們通過‘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與10多戶的貧困戶家庭簽訂了托管協議,托管土地216畝,進行全程機械化再生稻的種植,有效增加了貧困戶的種糧收益。”南平市建陽區崇雒鄉洛田裡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葉國才告訴記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