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全國人大舉辦憲法歷史文獻資料展
http://www.CRNTT.com   2020-12-05 09:48:40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為弘揚憲法精神,講好憲法故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憲法室聯合全國人大圖書館和秘書局檔案處,於12月4日至12月11日面向機關幹部舉辦憲法歷史文獻資料展覽,展出一些珍貴的新中國制憲修憲歷史文獻資料和憲法宣傳資料等,以歷史直觀視角回望新中國70餘年制憲修憲行憲歷程,感悟新中國法治進步。

  澎湃新聞注意到,整個展覽分為五大板塊。第一板塊集中展示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關於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重要論述。第二、第三板塊分別是“重溫憲法歷史”、“追尋憲法足跡”,呈現了歷次憲法制定、修改的文本,以及立憲修憲過程中一些珍貴的會議資料、手稿手跡、草案修改花臉稿等。

  “憲法的起草是慎重的,每一條、每一個字都是認真搞了的。”據介紹,現行憲法是1982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是對1954年憲法的繼承和發展。現行憲法先後經過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修改。其中,2018年憲法修改,是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以來修改內容最多、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寫入憲法。第四板塊是“感觸憲法宣傳”,體現了在憲法制定和修改過程中,人民群眾高度的參與和宣傳學習熱情。“我國憲法的制定和修改過程,廣泛匯聚了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意見。”據介紹,1954年憲法起草過程中,全國各界有1.5億餘人參加了憲法草案的學習討論,形成對憲法草案提出的修改和補充意見118萬餘條。1982年4月至6月,全國各族人民踴躍參加關於1982年憲法修改草案的討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此部分展覽展出了1982年憲法修改委員會關於群眾來信的意見簡報、基層人民群眾的來信手稿等,生動呈現了人民群眾熱情參與制憲修憲的歷程。還有當時進行憲法宣傳的幻燈片,以蒙古、維吾爾、哈薩克、藏、朝鮮等多種少數民族文字印制的憲法文本,翻譯成英、德、法、俄等多國文字的我國憲法文本,反映了當時憲法宣傳盛況。

  第五板塊是“記錄憲法交流”,展示了多個國家的憲法文本,記錄著全國人大與世界各國議會交往中的憲法交流。展覽呈現了法國、德國、西班牙、委內瑞拉等20多個國家的憲法文本,其中很多都是全國人大在同各國議會交往中獲贈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