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林泉忠:“新冷戰”態勢下琉球仍具戰略價值
http://www.CRNTT.com   2020-12-05 00:19:14


林泉忠 圖片來源:會議截圖
  中評社北京12月5日電(實習記者 陳潔瓊)武漢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兼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林泉忠於12月3日在“日本與東亞講座系列”上作了題為“東亞地緣政治視野下的琉球·沖繩問題”的專題講座。林泉忠認為在目前“新冷戰”的中美關係態勢下,琉球仍具有其重要的戰略存在價值,並且該價值將持續長存。

  在詳細探討中、日、美三國的戰略思維與琉球的關係之前,林泉忠指出,琉球的六個年份地位變遷史是切入琉球研究的重要方向。六個年份地位變遷史分別為:三山時代;琉球成為中國的朝貢國;統一琉球王國成立;薩摩人入侵琉球;日本並吞琉球;美國占領琉球以及琉球最終複歸日本。這六個年份地位變遷史也是本次論壇的主體歷史脈絡。

  一 中國的戰略思維與琉球/沖繩

  林泉忠指出,自洪武帝朱元璋構築海洋戰略時期起,琉球王國就一直在中國的戰略體系之下,不同於朝鮮和越南等朝貢國,琉球與中國保持著密切友好的關係。到了民國時期,蔣介石有意識地提出琉球領地的收複。在“國際問題討論會”上,他六次將琉球納入議題。直到開羅會議之前,“琉球處置案”的出台也一再聲明琉球群島應該隸屬於中國。1949年之後,在冷戰格局與釣魚島問題的相關戰略之下,中國大陸明確表態對帝國主義的反對,並支持沖繩人民的反美鬥爭。同一時期,台灣當局仍舊延續之前民國政府對琉球的政策,反對美國將琉球交予日本。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中國開始重建海軍和重新構築其海洋戰略,這使得琉球/沖繩問題再一次富有戰略意義。

  二 日本的戰略思維與琉球/沖繩

  林泉忠強調,事實上,自1609年薩摩入侵琉球後,琉球向日本稱臣後,琉球就被納入了日本的戰略思維之中。到了明治時期,琉球成為了日本構築帝國的第一步,也成為其奪取台灣的跳板。二戰間,琉球成為了守衛日本本土的前線。直到戰後,琉球重要的地緣政治地位仍舊存在,琉球構築了日美安保最重要的一環。

  三 美國的戰略思維與琉球/沖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