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構建扶貧產業發展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20-12-03 08:58:14


  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深刻理解其“重”、精准破解其“難”,就必須統籌兼顧貧困群眾的近期增收和長期效益,為貧困地區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勁的“造血”能力。

  一是要立足當前。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這場攻堅戰,首先要解決的是貧困人口的“眼前之困”。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大力發展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產業項目,做到立竿見影、吹糠見米、快速增收,激發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樹立脫貧信心。

  二是要著眼長遠。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確保脫貧高質量、不返貧、可持續,這就必須把扶貧與發展融為一體來抓。不斷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在帶動群眾持續增收的同時,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是要注重特色。脫貧攻堅重在精准,更好地推動產業扶貧落地生根,關鍵是要精准對接群眾、精准對接市場。這就需要緊扣“優勢”做文章,按照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構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河池是廣西乃至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全市上下始終篤定前行,凝聚起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磅礴力量。

  針對河池深度極度貧困地區農業效益低、貧困人口收入低的“兩低”問題,河池大力推進扶貧產業發展,把產業發展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我們按照“因地制宜,發揮特色;長短結合,種養兼顧;黨建引領,龍頭帶動;群眾增收,集體壯大”的發展思路,精心謀劃、大力實施“十大百萬”產業工程,形成了“長中短”效益相結合的扶貧產業發展新格局。

  加強組織領導,全面壓實產業扶貧責任。出台《河池市推進“十大百萬”扶貧產業提質增效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為脫貧攻堅提供有力保障。2016年以來,全市共投入財政資金50多億元發展扶貧產業,選派8529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駐村開展工作。

  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扶貧產業。籌措80億元大力實施“十大百萬”產業工程。全市桑蠶生產規模連續15年穩居全國第一,肉牛肉羊飼養量及出欄量居廣西第一,油茶新增面積居廣西第一,都安“貸牛還牛、貸羊還羊”全產業鏈扶貧模式在廣西乃至全國推廣。預計到今年年底,“十大百萬”產業工程將累計帶動農民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強化黨建引領,以龍頭帶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書記領談”工程,探索“村黨支部+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帶動貧困群眾致富增收。目前,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66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覆蓋813個貧困村,帶動全市35%的貧困戶發展產業。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整合投入發展資金累計12.64億元,確保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

  拓寬銷售渠道,讓特色農產品變成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元寶”。強化特色農產品品質認證,引導優勢農產品融入粵港澳大市場。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搭建農產品銷售平台,鼓勵和倡導全社會積極參與扶貧農產品消費。目前,全市共有335家企業成為扶貧產品供應商,扶貧產品銷售額達16億元。發揮主體作用,增強貧困地區內生動力。大力培育聯貧帶貧主體,成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7360家,引導8.77萬戶貧困戶入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直接帶動26萬群眾年人均增收2200元以上。強化教育扶貧,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健全正向激勵政策,激勵黨員幹部下沉脫貧攻堅一線實現新作為。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何辛幸(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委書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