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
http://www.CRNTT.com   2020-12-02 08:00:05


 
  第二,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國家建設的支撐和帶動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們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中國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增強創新能力。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就是強調科技創新要從需求出發,為國家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服務。一是科技創新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大方向。二是科技創新要與“四化”融合發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支撐,要以技術進步和創新推動“四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三是科技創新要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服務。要緊緊圍繞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深化技術創新,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切實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四是科技創新還要聚焦實體經濟,提升產業競爭力。針對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綠色技術、智能技術等加強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力;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此外,還要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第三,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全球創新和競爭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自立自強要處理好自主和開放的關係。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意味著我們不是要搞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要實現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科技自立自強也要堅持開放創新。開放創新是當前全球創新發展的大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才、資本、技術和數據等各種創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動和配置,哪裡環境好,要素就向哪裡流動。儘管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有所抬頭,但是阻擋不了創新全球化的趨勢。中國的科技創新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科技進步也需要中國。要從全球視野布局創新。一方面,要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探索新形勢下的科技合作模式和機制,有效利用和組合全球創新要素,提升我們的創新能力和效率。特別是要分層次開展國際合作,搭建多樣化的國際創新合作平台,實現互利共贏。既要加強各國大學、研究機構的科技合作和人員交流,又要鼓勵企業層面開展市場導向的技術引進、轉移與合作創新;既要加強與發達國家的科技合作,又要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科技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另一方面,要看到,增強國際影響力並不僅僅是比誰的實力強,還要發揮科技在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生命健康、環境保護、糧食和能源供應安全等問題上的作用,在加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作出中國貢獻。

  第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需要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環境。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為科技自立自強築牢制度和體制機制基礎。尤其要釐清政府與市場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定位,有效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比如,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加強各類科技計劃的協調和銜接,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深化科研機構分類改革,在創新鏈條各環節構建定位明晰、運行機制配套的研發機構和創新服務平台;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法治環境,進一步完善綜合性創新政策體系,加強部門之間政策協調性,擴大普惠性政策範圍,使各種所有制、各種規模和各種技術路線的企業公平獲得創新要素。同時,還要轉變傳統的監管模式,建立激勵創新、審慎包容的市場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體系。要充分發揮地方的積極性,營造區域創新體系,構建跨區域的創新中心,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創新中心,以及中西部的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和創新高地等。此外,還要培育創新文化,加快建設和完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建立試錯容錯機制,營造寬容失敗的氛圍;從制度建設入手,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改進各種考核與評價體系,鼓勵科技人員潛心研究、扎實探索,倡導負責任的研究與創新,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