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設美麗城市要突出碳中和取向
http://www.CRNTT.com   2020-11-30 08:49:17


 
  美麗城市建設,一是在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十四五”規劃中,要明確實現碳排放達峰,這是城市走向碳中和的第一步和關鍵一步。社會上有一種錯覺,就是碳排放峰值越高,城市發展的空間越大。殊不知碳中和剛性表明,峰值越高,碳排放清零越困難。這是因為,碳排放具有鎖定效應,即高碳能源和基礎設施投入,經濟回收期多在30年甚至更長時間。例如燃油汽車生產線投入,資本密集度高,投資額巨大,而碳中和目標要求在2035年前後,燃油汽車就可能會被強制退出市場;投資燃煤電廠,即使是超超臨界,碳中和要求煤電在2050年基本退出。相反,零碳能源、零碳消費品、資本品投入,則是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道義產品。英國宣布,將在10年內禁售汽油和柴油車,全球汽車巨頭日產宣稱計劃在2025年後停售旗下燃油車型。從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看,高耗能的原材料產業和產品,例如鋼鐵、水泥、建材、化工,業已趨於飽和或過剩。城市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求盡快棄煤減油,許多城市例如深圳,城市公共交通車輛已經全部純電動化。

  二是城市更新、老城區改造和新基建,需要納入碳約束,嚴防碳鎖定,從根本上消除碳需求。產城一體、職住融合,避免的不僅是交通擁堵,減少的不僅是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步行距離或自行車可達,不需要機動車輛的交通,所實現的零碳,是發展範式的轉型。城市汽車更新,不僅要淘汰燃油汽車,甚至燃氣汽車也要加以碳排放的核算。對於小區屋頂和可以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的,要鼓勵並利用自然的各種解決方案,提供能源服務,減少化石能源的燃燒和排放需求。新材料提升建築節能水平,互聯網高效調控城市低碳運行,以及居家辦公、視頻會議等,都是減碳的有效途徑。城市綠地、建築立體綠化,不僅提升城市韌性,而且吸收大氣二氧化碳形成碳匯或生物質能,是碳中和的必要手段。

  三是城市的新建、擴建或改建,也需以碳中和為取向。中國城市化進程尚未完成,目前的戶籍人口城市化率比常住人口城市化率約低15個百分點,到2035年城市化率還要新增15個百分點。14億人口,30%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城市居民,規模超過4.2億。城市的新建、擴建或改建,也要以碳中和為取向。廣大農村具有就地使用光伏、風能和生物質能的便利,而城市由於人和經濟活動密集,在城市空間範圍內實現碳中和幾乎不可能。但是,碳中和取向的美麗城市建設,要求一切新建、改建嚴格避免高碳鎖定,例如,避免高耗能的超高層塔樓而規劃建設樓層適度的小高層建築,利用城市綠地、濕地,滯洪淨化生活污水,減少污水處理能耗。合理控制大城市規模,不能盲目“攤大餅”,要提升城市內部碳中和的能力,減少對外部零碳能源和負碳技術的需求。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例,其轄區內碳中和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就要求空間協同,利用西南地區的水能、西北地區的風能光能和近陸海域的海上風電,為城市碳中和提供零碳能源保障。

  美麗中國是美麗城市的聚合體,美麗城市建設的碳中和取向,需要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需要碳達峰,而且宜早。城市要超越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污染控制,制定棄煤和減油規劃,開啟溫室氣體絕對量的減排進程。同時,借鑒發達國家2050年前碳中和的有效措施,制定2060年前城市碳中和的實施方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