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紅”“綠”輝映小康路
http://www.CRNTT.com   2020-11-21 09:39:07


 

  然而誰又知道,過去的第六埠村為賺快錢,鋪攤子、上項目,辦起一批紡織廠、印染廠、塑料廠、橡膠廠,產能落後污染嚴重。到2000年左右,大部分廠子被關停。而村子已是“重傷”,“垃圾圍村莊、臭水滿河塘”就是當時的寫照。

  “從村裡過都得捂著鼻子!”鄉親們一肚子苦水:錢沒掙到,還賠了環境。很多村民特別是年輕人,無奈告別村子,到別處打工謀生。

  痛定思痛,第六埠村決定洗心革面、換個活法。打2015年起,對全村所有溝渠實施清淤,又借市裡推行“河長制”之機,硬起手腕保水護綠。經過整治,人們記憶裡的清澈河水又流回村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好生態如何變成好經濟?郝慶水和村兩委班子反覆商議,決定把河邊的千畝荒地流轉、清整出來,種水稻、養螃蟹,發展特色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

  原本在荒地裡種著玉米的村民岳訓成臉上寫滿疑惑,“一來水就把地淹了,種水稻折騰半天,還要費心養螃蟹,能成?”

  “只要方向對頭、功夫到家,能成!”辛口鎮黨委書記任秀元斬釘截鐵。

  第六埠村人因地制宜,築堤挖河、深耕整理、播種青飼、套養青蟹……經過一系列改造,幹部帶頭試驗,往昔水淹地化身蟹稻田。郝慶水回憶,那段日子,幹部群眾“泡”在荒地裡,“很多人曬成了‘黑煤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