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薛健吾大數據分析 亞太國家在美中間的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20-11-14 00:26:37


薛健吾。(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1月14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亞太地區國家在美中對抗間的選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副教授薛健吾13日出席研討會表示,以大數據的方式歸納亞洲各國的態度,透過各國GDP以及涉及美中的地理、政治、經濟等因素綜合統計,發現大部分亞太國家面對美中兩強對抗,避險(Hedge)策略是顯學,大抵上是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值得台灣思考。

  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13日舉辦第十二屆公共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實務論壇,以“永續創生與風險治理”為主題邀請專家學者發表論文研討。

  政治大學東亞所副教授薛健吾以“亞太各國在中美之間抗衡或扈從的選擇”為題,分享他透過大數據分析的歸納結果。

  薛健吾為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政治學博士。他指出,從2019年的亞太各國的GDP指標,以及中美兩強的GDP相互比較,清楚顯示,亞太國家要持續生存發展,在中美對抗之下,必然採取扈從或抗衡策略,而亞太國家在地緣政治上,又與中國息息相關,各國對中國的態度一直是學者探討項目。

  但過去在分析亞太國家的態度實,經常出現一些狀況,薛健吾說,包括缺乏信度,同樣的國家,因為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判斷;缺乏效度,不同的學者根據各國對不同的議題的回應方式來判斷,得出差異結果;缺乏時效,大部分的研究文獻都隱約假定了各國的對中國態度不會改變,歸納結果缺乏真實度。

  因此,薛健吾改變以往的分析模式,改透過大數據資料庫進行統計,透過兩大指標將測量各國對中國選擇抗衡或扈從,一是評估兩國利益相似的程度,二是評估兩國整體衝突的程度。數據資料以各國在聯合國大會中,對各議題的投票行為相似程度來衡量,特別統計資料庫紀錄的兩國發生的合作與衝突事件次數,兩者加權分析。

  同時將亞太各國的經濟能力、GDP、國內行政部門及立法部門政治競爭程度列為自變數。並將中美相對權力、中國軍費支出、美國軍費支出、是否與中國接壤、首都與中國的距離、是否為美國的軍事同盟國、是否是東協(ASEAN)成員國、該國經濟依賴中國的程度、中國經濟依賴該國的程度、該國經濟依賴美國的程度、美國經濟依賴該國的程度、該國的民主程度等,列為克制變數,交叉分析。

  分析國家包括日本、韓國、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尼、澳洲等國。並以年度曲線圖呈現上述國家對中國的抗衡程度,發現日、韓、奧、緬、菲抗衡度明顯,薛健吾表示,台灣則因為非聯合國成員,無法有對等分析資料,因此無從分析比較,但他認為,呈現結果可讓台灣借鏡參考。

  薛健吾表示,從分析結果可以得到主要結論,就是當亞太各國在經濟能力較好,國内政治競爭愈激烈的時候,中國大陸議題容易浮上檯面,抗衡中國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另外可發現,美國的盟國,包括日、韓、菲等國家,抗衡中國的程度比非美國的盟國還高。當中國的實力愈接近美國,亞太各國抗衡中國的程度愈高。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抗衡中國的程度較高,因為有邊境威脅壓力。首都離中國越遠的國家,地緣政治影響力較低,抗衡中國的程度相對高。ASEAN會員國抗衡中國的程度,比非ASEAN會員國還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