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人口紅利到人口老齡化
http://www.CRNTT.com   2020-11-11 08:05:09


 
  隨著生育高峰人口趨於老齡,養老金缺口出現的可能性加大。養老金領取人數迅速增加,養老金交付人數開始下降。如果沒有實現完全的積累制,這樣的人口結構影響養老金的充足率。

  第三,老齡化加劇老年照料與贍養的負擔。身體和認知功能下降的老年人數量不斷增加,會帶來對老年照料巨大的需求,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傳統上依賴家庭的養老方式,現在由於“空巢”家庭的擴大,照料模式很難持續,未來很難依賴子女進行養老。

  此外,中國還面臨“少子老齡化”的困境,一方面老年人在增多,另一方面小孩數量在減少。儘管放寬了生育政策,允許生育二孩,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未來我們還將面臨育齡人口下降和生育孩子意願降低的雙重影響。全國調查顯示,育齡女性願意生育的子女個數平均為1.9個,而通常由於面臨各種現實約束,實際生育子女數還會低於願意生育的子女數,這就使得中國子女數會遠低於正常替代水平(2.1)。

  政策應對與建議

  文章提出,第一,深度挖掘人口的二次紅利,由數量優勢向質量優勢轉變。過去的幾十年,由於人口結構的優勢,我們形成了生產型的人口結構,也就是說我們享用了人口紅利。原來依靠數量,但未來數量優勢不再,我們更需要依靠質量,彌補人口數量下降和結構老化帶來的不足。

  第二,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建立靈活的退休機制。養老保險和養老保障方面,如何建立一個由社會、家庭、個人共同形成的多支柱養老體制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城市裡現行的退休政策是女性幹部55歲、工人50歲退休,男性60歲退休,但未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很大一部分在55歲-64歲,如果按照現行退休政策,這部分人中大部分要退休,將導致失去大量的勞動力。我們城鄉之間也存在差異,農村沒有退休概念,基本是活到老幹到老。雖然2009年開始農村有養老保險,但保障程度與城市比還是相對較低。另外,不同行業之間也存在不平衡,有些行業對體力的要求更高。同時,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在不同的群體也存在差異。因此,建立靈活的退休機制十分必要。

  第三,完善長期照護服務與保障體系。老年人的照料還會直接影響醫療資源的分配,進而影響消費、儲蓄等多個因素,也影響老年人自身的生活質量。

  第四,實施更加積極的生育政策。目前看,放開生育政策的效果一般,還需要配套的生育服務,減小生育的壓力,讓大家更願意生育。

  因此,面對未來中國老齡化的特點,我們必須在政策上做出戰略性的、前瞻性的一些安排,助力經濟強國目標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