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非遺進景區為文旅發展注入新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20-11-10 11:10:56


(圖片來源:新華網)
  中評社北京11月10日電/據新華網報道,“嘿嘿嘿……嘿呦……”夜幕低垂,深邃的峽穀中,傳來一聲聲低沉豪邁的船工號子,百餘名纖夫光著膀子,奮力拉動一艘木船……瀕臨消失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江號子,在峽穀里再一次唱響。

  起源於四川、重慶一帶的川江號子,是船工在險灘與急流中為統一動作,由號工領唱,眾船工幫腔、合唱的一種民間歌唱形式。隨著機動船普及,川江纖夫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川江號子也銷聲匿跡。

  2006年,川江號子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為了讓非遺“活起來”,重慶市加大了保護傳承力度,在武隆桃園大峽穀打造山水實景歌會“印象·武隆”,以川江號子為主線,穿插抬滑竿、吃火鍋、哭嫁等當地特色文化元素,藝術再現勞動人民堅韌、樂觀豁達的精神。

  “印象·武隆”開演後,迅速成為重慶文旅的一張名片。從2012年起至今已演出近3000場,觀演人數達300萬人次,在旅遊旺季,每晚連演三場,場場爆滿。開演至今,僅門票就為當地創收近4億元。演出還豐富了當地旅遊資源,讓遊客在武隆“過夜”,進一步拉動了消費和就業,當地近10萬人吃上“旅遊飯”,3萬餘名貧困群眾從事旅遊服務脫貧。

  近兩年,隨著文旅融合不斷深化,非遺加速進入百姓視野、融入百姓生活,尤其是各地大力開展非遺進景區,非遺項目不僅成為常駐表演項目,更成為景區營銷宣傳的新亮點、提升遊客體驗的新途徑。

  西安市優秀非遺項目面花(塑)主題展近日在西安半坡博物館開展,一個個造型各異的面花,喜慶又漂亮,引來眾多遊客駐足觀賞。帶著兒子來旅遊的四川遊客高女士說:“本來是衝著半坡原始文化來的,沒想到還看到了特色民俗展演,孩子很喜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