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精准破解新市民就業難
http://www.CRNTT.com   2020-11-03 08:36:27


  中評社北京11月3日電/貴州銅仁是貴州省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最大的城市。近年來,銅仁累計搬遷64759戶293579人,其中跨區縣易地扶貧搬遷12.55萬人,約占全省跨區域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54%。搬遷戶能不能住得安心,關鍵在於是否有穩定的收入。為此,銅仁市全力推進“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把就業作為易地扶貧搬遷戶“追夢”的頭等大事,確保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收入”,並初步探索出解決搬遷戶“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周期性失業”的方法。

  暢通信息應對摩擦性失業。摩擦性失業主要指因季節性或技術性原因而引起的失業,即由於經濟在調整過程中,或者由於資源配置比例失調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作中轉移,使一些人等待轉業而產生的失業現象。為此,銅仁建立起可視化的“新市民•追夢橋”大數據平台易地扶貧搬遷服務系統。一方面,詳細記錄搬遷戶就業信息,另一方面,匯集企業崗位需求信息。如果搬遷群眾就業困難,平台將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送至相關幫扶部門,有針對性地匹配崗位。從實踐效果看,對於勞動供需條件基本一致的,相關就業信息可及時發送至貧困群眾與用工企業實行雙向選擇;而對於基本條件符合、但還需技能培訓才能上崗的貧困群眾,則有針對性地對其開展技能培訓或為企業發放一定補貼以工代訓,由此實現就業的精准幫扶與零縫隙銜接。

  因人施策解決結構性失業。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不充分的原因很多。例如,有的缺乏必要勞動技能,有的因為家庭原因難以按照固定工作時間勞動,還有的雖有強烈勞動意願但因年齡太大找不到合適崗位。針對“能力不對崗”問題,銅仁採用“送出去+引進來+培訓教育”方式解決,通過政府對接“送出去”一批勞動者,通過把握產業轉移機遇“引進來”一批適合就業的企業;同時,積極發揮院校作用,根據就業訴求,進行應用技能培訓或開展現代經營管理技能培訓,使其符合企業用工需求或高層次人才需求。針對“時間不對崗”問題,銅仁通過在遷入地建立“微工廠”“刺綉坊”等辦法,為需要照顧家人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靈活就業緩解周期性失業。受經濟影響部分崗位需求減少,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容易出現周期性失業。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貧困群眾面臨較大就業壓力,按照“六穩”“六保”要求,銅仁一方面強調綜合運用“減、免、緩、返、補”等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解決貧困群眾穩崗就業問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貧困群眾的自身優勢推進靈活就業。首先,針對幼托、家政、養老等市場“剛需”,加快構建規範化培訓體系,培養適用性人才,以達到增崗及就業目的;其次,針對文旅市場消費短暫沉寂過後可能出現的“井噴”,提前推進傳統手工業、特色文化產業及旅遊業融合創新發展,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

  當前,銅仁市正圍繞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爭取3年至5年後,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穩步提高、精神持續提振,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陳儉(貴州省銅仁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