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科技與產業如何相交
http://www.CRNTT.com   2020-10-29 15:39:12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據澎湃新聞報道,10月28日,上海技術交易所開市,未來將輻射長三角地區和全國技術交易市場,引導成果、企業、機構、資本、政策五大要素資源進場交易。

  當前,我國發明專利數量常年世界第一,但科技成果轉換率僅是發達國家的一半不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讓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上海技術交易所能否擔起重任?技術和市場協同創新網絡中的現實堵點有哪些,又該如何破題?

  對此,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總裁、上海楊浦科技創業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謝吉華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當前我國把科技創新提到更高的位置,是因為“原先的科技創新跟產業是兩條並行的線”,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中脫節。而大學、科研院所以及大企業原來基於創新的制度設計也沒有真正實現市場化。

  上海東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東也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科研工作者應該到工廠一線去,科技成果轉化要和工廠裡的工程師交流,技術成果轉化不是在實驗室裡“搖燒瓶”。

  從科研規律的角度看,謝吉華用數字0-10比喻技術的誕生與產業化上的成熟應用。如果“0-1”代表從無到有的實驗室研發階段,“10”代表產業化,那麼“2-9”就是中試邁向批量生產的階段。“2-9”的過程“非常難”,“很多技術在實驗室行,到了中試階段就不行了,有的到中試行了,到產業化完全不行。”

  打通“2-9”,最終或將形成可觀的產能或效益,但風險很大,謝吉華認為這需要外部力量的扶持。對於上海技術交易所的使命,謝吉華說,“交易不是目的,交易的目的是賦能產業。最終我們希望能夠有無數個產業通過技術交易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技術成果轉化不是在實驗室裡“搖燒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