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致敬英雄的城市 話劇《上甘嶺》唐山演出
http://www.CRNTT.com   2020-10-28 10:06:12


(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王曉溪攝)
  中評社北京10月28日電/據北京青年報報道,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當晚,話劇《上甘嶺》來到唐山這座英雄的城市演出。

  每位進場觀眾都得到了一面國旗,三位唐山籍志願軍老兵佩戴軍功章行軍禮在全場觀眾的注目與掌聲中入場。演員依次匍匐坑道穿過舞台的儀式感更讓人瞬間淚目。

  舞台上,11位年輕戰士、一位女護士和一名炊事員,他們或是稚氣未脫的孩子,或是初為人父的家中頂梁,有著最樸素的想法——哪怕自己犧牲在戰場,為的也是家中妻兒父母兄弟姐妹的好日子。話劇《上甘嶺》用平凡人最接地氣的台詞,替他們說出了無懼生死的信念所在。

  舞台上的震撼大都靠強炫光、多媒體投影來營造,而《上甘嶺》的舞台則在此基礎上多了爆破效果,炊事班長老馬在兄弟們相繼犧牲後,獨自扛起滿是彈孔的紅旗走上陣地,一陣猛烈的炮火便是由影片《八佰》的爆破團隊完成的。

  寫戰爭的慘烈,還是極端境遇中的人,《上甘嶺》給出了答案:劇中的年輕戰士們用《志願軍戰歌》和著美國俘虜的《you are my sunshine》,在隨時都有可能看不到第二天日出的坑道中唱出了年輕人對祥和生活的渴望,“媽媽”這個詞的共同發音,也成為中美兩國士兵唯一能聽懂彼此的語言。劇中,這樣不經意便觸動人心的細節比比皆是。

  演出後,三位唐山籍志願軍老兵走上舞台,與演員互致軍禮。藝術總監、編劇、主演黃宏表示:“70年前的今天,可愛的志願軍戰士告別家鄉走向戰場,他們放棄對父母的孝,選擇對國家和人們的忠。我也是軍人,13歲入伍,1976年來到唐山參加抗震救災,在這裡創作演出了我有生以來第一部作品《雨夜茶棚》。從唐山地震到淮河水災,從九江決口到老山前線,今年我60歲,再次回到唐山,和《上甘嶺》劇組一道向英雄城致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