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大華網路報:當大陸認為“仁至義盡”
http://www.CRNTT.com   2020-10-28 08:46:16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大華網路報今日“點評”專欄說,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北京的紀念台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針對“台獨”問題發出了罕見的警語。雖然其中幾句話並未見諸官方媒體的報道,但以他作為第四號政治局常委及僅次於習近平的對台工作第二把交椅,其所言的代表性及反映大陸集體的思維,無疑是值得各方重視的。
 
  汪洋指出,“歷史上,中國的統一多靠武力解決,不可避免造成兵戎相見、骨肉相殘的民族悲劇”。“台灣問題,但凡有一線和平解決的可能,我們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大陸會做到仁至義盡。我們不願看到台海開啟戰端,但絕不是害怕戰爭。如果挾洋自重,鋌而走險,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台海局勢必然地動山搖”。“對外來勢力干涉和台獨份子的分裂活動,大陸保留一切必要選項,絕不讓台獨勢力分裂國土留下任何空間”。
 
  以上講話雖有部份未見諸報道,其實仍然完全延續著七十年來大陸對台和、戰兩手策略,或從中共的政治理論來說,就是在“黨的領導”下的“統一戰線”與“武裝鬥爭”兩手。歷來大陸對台均以和的一手為重,迄今亦然,除非和或統戰的一手沒有效用,才會使出戰或武裝鬥爭的一手。因此,汪洋講話還是以和平統一為主軸,但又較清楚地透露了一旦和統無望就將採取武統的選擇,或是採取一定程度的軍事行動,也就是他所說的台海局勢地動山搖。又因兩岸戰爭畢竟是非萬不得已時才出現的情況,任何決策者都須為此對歷史負責,汪洋才會說要先做到仁至義盡。而大陸的“反分裂國家法”即已規定,一旦和平統一的可能喪失時,就將採取“非和平方式”。
 
  務實來看,大陸沒有可能放棄追求兩岸統一,只是通過和平或戰爭的方式差別而已。但是和平方式是以雙方共同意願為前提的,一方拒之便無法實現,此即所謂“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1972年2月周恩來和尼克森在北京會談時,周即曾解釋“爭取”是指這是雙方的事。客觀而言,時至今日,由於台灣政治勢力強推“去中國化”、反中仇陸,加上美國鼓動台灣購武拒統,使得大陸已難斷言和平統一仍有希望,所以近年武統之聲甚為普遍。
 
  儘管如此,大陸的惠台措施仍不斷推出,包括國台辦的31條、26條及為因應疫情以協助台商台企的11條,各地方也予呼應而總計發佈了一千多條措施。又如去年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達到一千二百億美元,今年還會更高。相較之下,美國即以大陸對美順差過多而對大陸加徵關稅,但是大陸未曾傳出有意對台加徵關稅,因為大陸盼能推動兩岸“融合發展”。汪洋所稱會做到仁至義盡,用意也在此,然而,若是未能達到促進和統的目的,接著下來的,便是採取不得已手段的概率將持續上升。
 
  武統應非大陸本意,對台灣的傷害之大更是無法估計,急統又為台灣所疑慮,那麼兩岸勢須開闢一條足以先維持共同和平發展的道路。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曾以九二共識、反對“台獨”來促成兩岸良性互動,現在民進黨執政卻迄無良方,才會導致當前台海局勢緊張對峙,以及大陸擺明不惜以武制獨。執政者對此負有絕對不可推卸的責任,亦非光靠指控大陸就能保障台灣的安全。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